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列表 » 用数据说说 | 日渐衰落的山西经济

用数据说说 | 日渐衰落的山西经济

来源:36大数据 作者:silence编辑 更新时间:2017/2/13 15:50:29

摘要:然而最近几年,山西经济很不景气,大量人才外流,人均GDP排名全国倒数,似乎没有存在感,每次下飞机都是浓重的烟煤味。

  然而最近几年,山西经济很不景气,大量人才外流,人均GDP排名全国倒数,似乎没有存在感,每次下飞机都是浓重的烟煤味。十年前的煤老板的传说已经成为历史。这些都让我们反思,山西到底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惨淡的经济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山西的GDP总量为1.28万亿元。一个拥有3664万人口的省份,都比不过人口仅1000万的苏州(1.44万亿元)。2014年山西GDP增速全国垫底,2015年第三季度增速2.8%,仅比倒数第一的辽宁强了一点,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7%。山西的经济已经陷入了停滞。

  

大数据

 

  全省11个市,只有省会太原的GDP超过两千亿。从2014到2015年,超过半数的地市经济负增长。其中,忻州人均GDP排名全省倒数第一,还不到全国人均的一半,北京的五分之一。

  2014年度,山西民营经济上交税金997亿元,同比下降16.89%。在重点监测的全省1500家企业中,亏损面达39.01%,意味着每五家企业就有两家属于亏损,企业发展步履维艰。全省重点监测的22个产业集群中,2352户企业总开工率为62.03%,近半数企业处于停产状态,甚至无法保证正常的工资发放。

  但是,就在距今不远的2000年到2008年,山西经济还扶摇直上,煤老板一夜暴富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山西经济在短短几年内发生如此巨变?

  成也是煤,败也是煤

  提到山西,就不得不提到工业黑金:煤炭。山西是中国的锅炉房,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贡献。山西土地贫瘠,第一产业非常薄弱,第三产业乏善可陈,作为经济主体的第二产业中,煤炭是唯一的支柱行业。因此,山西经济对煤炭产业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其民营资本70%的份额都与煤炭相关。如此单一的产业结构导致山西经济呈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病态。

  2000年起,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山西煤炭市场大红大紫,煤炭量价齐升,供不应求:煤炭坑口价从2006年初的210元/吨涨到最高660元/吨,煤炭年产量亦从2000年的2亿吨提升到2008年的6亿吨,产量翻了3倍之多。煤炭产业驱动山西GDP的增速高于当时的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山西出现了一大批煤老板,几百万现金车展购车,7000万嫁女,轻松买下北京整个单元楼。山西煤老板出手震惊全国。

  山西原本具备铁路,钢铁,化工纺织等完整的工业部门,可是这股煤炭飓风刮乱了原本合理的工业布局,大量资金从这些行业撤出,导致一煤独大。

  好景不长,2008年次贷危机,中国政府启动四万亿刺激计划。在宽松货币环境下,煤炭行业产能迅速扩张,2010-2012年,全国每年新增原煤产能约4亿吨左右。2009年起煤炭行业供过于求,2012年煤炭行业供给超出需求约6.6亿吨。不仅如此,内蒙发现大量露天煤矿,开采难度和成本大大低于山西。海外进口的煤炭价格190元/吨,甚至低于山西开采的成本价。

  2012年之后,中国进入增速换挡期,以温州为代表的外贸出口型城市开始衰落,在产业链上层层向上传导,很快便传到山西。煤炭行业急转而下,煤炭价格从600元/吨以上跌至不到200元/吨,山西省GDP增速应声下降,从最高25%跌至0.3%左右。

  在全国经济持续下行的大环境下,连基础制造业都沦为了过剩产能,更不用说以煤炭生产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了,一旦国家政策变动,对山西经济影响异常剧烈。2014年1至11月份,山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571.2亿元,同比下降5.7%,总量甚至不如一个常州市;利润总额176.5亿元,同比下降59.1%,利润率只有1%。一个省的工业利润竟然赶不上像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公司!

  财政也是一塌糊涂:全省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7.0亿元,比上年下降5.2%;其中税收完成1036.6亿元,下降1.9%;非税收入完成520.3亿元,下降11.2%。然而为了拉动经济,各市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数千万元,而财政拿不出那么多钱,只能靠借。

  山西把整个经济赌在煤炭,却遇到了这样的滑铁卢。带来的除了荒废的煤窑,更是满目疮痍的自然环境,以及浮躁环境下众多高官的塌方式落马。

  触目惊心的债务

  上面已经是刀刀见血,但直中要害的却是国有煤企触目惊心的巨额债务。2009年起,山西将年产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全部淘汰,将主要煤炭开采权集中在七大国有煤炭企业。为扩大产能,这些煤企向银行大量借贷,却不幸正好赶上了煤炭产业的血雨腥风:

  七大煤企的毛利润从2010年的17.28%下跌至2014年的最低点7.13%。若论净利润,则从2013年起就已经开始赔钱了。然而,高昂的贷款利率使得原本块钱赚不到钱的煤企内部蕴藏着巨大的流动性风险。根据山西七大省属煤企2016年一季度财报数据统计,一季度,七大煤企资产总额1.47万亿元,负债总额1.2万亿元,接近山西一年的生产总值。换句话说,山西人民辛苦一年产生的财富,仅仅才够还这七大煤企的欠债!

  煤企目前的现金流只能支付68%左右的利息,更不用说本金了。银行普遍都是短期贷款,而煤炭从投资到形成产能却需要三年左右,因此企业贷款到期后只能续贷,形成庞氏融资。出于政府压力和民生考虑,银行尚不能直接抽贷。然而债券发行量已经达到债务总量的三分之一,本利越滚越多。资本是最敏感的,山西经济下行,60%以上的资本从“煤窟窿”抽出后,都流到了省外,甚至连房地产泡沫都吹不起来,更何谈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呢?

  路在何方

  山西的经济路在何方,这是摆在山西政府和人民面前的巨大问题。西部大开发没有山西。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更是与山西毫无关联:山西尴尬的地理位置使其“完美地”与各项国家政策擦肩而过:

  

大数据

 

  煤炭去产能虽然已经写入了省政府规划,然而在需求偏弱的情况下,煤炭价格依然会在低位徘徊,煤企盈利能力持续下行,若煤炭价格没有起色,则企业还清债务几乎天方夜谭。

  产业转型乃必由之路,然而山西产业结构极度单一,工业孱弱,70%的经济结构涉及煤炭;对于外部投资来说,山西似乎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基础建设和产业链远远不如江苏等东南省份,没有一线城市的人才聚集效应,甚至也没有像河南安徽那样的廉价劳动力。同时人才外流严重,山西省内仅有一所211高校,大量毕业生在高考之后离开山西。以笔者高中所在班级为例,留下来建设家乡的不超过10%。多数人并不是不想回家,而是苦于没有适合的工作岗位。

  晋商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从《乔家大院》到《走西口》,这些堪称恢弘并且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使得“义、信、利”的晋商文化家喻户晓。建国后,源源不断地向全国各地低价奉献煤炭,输血中国经济。现如今,煤矿工人顶着尘肺,冒着瓦斯爆炸的风险努力工作在八百米深的巷道,却依然无法阻挡山西经济的衰败。连山西政坛,都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山西经济未来何去何从,令人深思。

        编辑:silence

机房360微信公众号订阅
扫一扫,订阅更多数据中心资讯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7213/n380993138.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