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厂商动态 » 未来已来,轨道交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

未来已来,轨道交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

来源:机房360 作者:DJ编辑 更新时间:2017-3-15 16:31:33

摘要:“数字化转型”成为当今信息社会的一个热词,尽管全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浪潮方兴未艾,但在传统行业中真正实施数字化转型者却不多,不同垂直领域在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水平和阶段上仍然存在巨大差异。

  “数字化转型”成为当今信息社会的一个热词,尽管全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浪潮方兴未艾,但在传统行业中真正实施数字化转型者却不多,不同垂直领域在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水平和阶段上仍然存在巨大差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公共交通出行的需求非常旺盛,正因如此,轨道交通建设近年呈现出井喷的趋势。轨道交通行业在面临新一轮信息产业革命到来之际,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一场思维的革命。

  无论现状如何,大数据终将重新定义未来

  每一次技术变革势必在推进过程中遇到阵痛。要想在大数据时代推进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的确面临许多挑战和风险,但这不应该成为墨守成规的借口,首先要做的是清醒地认知行业现状和特点,并且能够打破现有的认知束缚。

  从趋势上讲,数字化转型是必然的方向。我们以城市轨道交通为切入点,先来看看朝着这个方向的进程中,目前城轨行业面临的痛点是什么。

  大数据和大带宽是云计算的服务基础,而云计算是信息化向高层次的发展和信息服务模式的新变革,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大带宽、大数据和云计算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城轨业主单位需要对业务的纵向、横向数据整合,成为真正的数字化企业,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创新力。大数据的特点就是数量大、维度多,从数据的采集开始,到存储和处理,再到应用,需要实现的基础条件是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的一层含义是在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内的互联互通,才能最大化地在全生命周期内降低运营成本;更深一层的含义是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平衡好近期和远期,线路和路网,线网和周边资源,城市轨道交通和航空、铁路、地面公交等多方关系,在城市轨道交通决策、设计、施工、运营各阶段实现互联互通,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通信网络是否兼容是互联互通的关键因素,要从顶层设计上做起,统筹考虑城市公共交通,形成匹配合理、衔接紧密的一张公共交通网。单就地铁系统本身而言,就是由多个相互作用及匹配的子系统构成,是一个有机的集合体,各个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很强,因而地铁设备中存在着多方位的接口关系。借助接口实现各子系统的动态调整,完成整个系统的综合集成。目前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历史原因造成地铁运营公司自身的既有管理系统比较落后,在过去的建设中没有考虑到未来互联互通,现在的问题就很可怕。如若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建成的线路越多,随之而来的问题越多,非但不能实现信息共享,连信息安全管理都将成为严峻考验。当然这就意味着地铁业主在软件、硬件的投入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我们还是看到行业的进步。国内目前开通的轨道交通新线中有80%的车地通信网络采用了LTE技术。早在2013年,郑州地铁一号线eLTE车地通信系统正式建成,成为全球首条4G地铁。其全线采用了华为提供的eLTE一网承载PIS+车载视频监控的城轨运营通信解决方案,为线路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经过三年多的运行实践验证,华为的解决方案增强了郑州地铁的综合运营能力,成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成功应用案例。

  基于LTE的车地通信网络可用于统一承载信号系统CBTC、车载视频监控、车载PIS系统、集群通信系统、列车状态信息以及紧急信息发布等城轨业务,在保证列车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实现综合承载,最大限度地利用带宽资源。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实现了采用LTE网络可靠承载信号CBTC业务的重大突破。行业内更多人在用忧患意识和前瞻意识开始思考并行动,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牵头在重庆地铁及北京地铁开展了“互联互通国家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这不仅引起全行业的瞩目,相信也将对行业技术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跨越原有认知,是前进的第一步

  大数据的积累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奇点后,必将引发轨道交通行业前所未遇的变革。如何在新的时代里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是业内相关专家、决策者都在思考的问题。而跨越原有认知,是前进的第一步。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在轨道交通行业会诞生新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所以,只有在思维上紧跟新的时代,才能在未来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业内对无线技术特点、无线的干扰性认知普遍比较有限,另外还存在无线频谱资源有限,标准规范不够健全等客观因素。所以,技术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还是任重而道远。更多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在转型中,遇到的不仅仅是技术带来的困惑,还有面对困惑时的思维模式问题。

  行业呼唤变革,我们需要真正懂得技术内核并且有忧患意识的业主,在新线建设的时候,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据顶层设计先行原则,先建设统一的IT平台和安全信息系统,就是所谓的顶层设计。全国的电力调度、铁路调度,石油调度系统都是这样的发展趋势,这也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

  拿铁路来说,中国铁路有将近13万公里的铁路网,以及接近2万公里的高铁网。比如说具有战略意义的广深港高速铁路,整网对可靠性和备份技术的要求非常高。由于广深段和港深段的运营商不同,信号供应商不同,对设备的互联互通、接口的开放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针对这样特别的一条线路,华为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数字铁路运营通信解决方案,为广州铁路局和港铁的合作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城市间的无缝接轨。同时,华为应用于广深港高铁的无线调度系统,开创性地突破了系统级通信冗余技术和复杂区段覆盖技术,进一步提升了铁路通信技术的现代化,并未铁路通信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这个案例引发的思考是,有些问题并不是技术上难以解决,而是认知问题。说回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只有地铁公司的高层领导意识到,必须重新界定各专业在管理模式改变后的安全责任。动态的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的维护以及安全保证谁来做决策?要真正打造一个数字化企业,不仅需要一把手和管理团队下决心推动,同时也要重新面向未来的价值和定位。

  城市轨道交通公司要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开展运营。另外,要把实时决策融入业务流程,实现自动化,使运营更加简单、高效、智能。真正要做到,是非常挑战的,这个挑战有认知的问题、能力的问题、人才的问题、有传统应用和新应用的问题,所有的生产流程和软件要转变的问题。信息共享之后,生产关系也将随之发生调整,责任主体要确定,否则单纯的技术实现也不能解决实质问题。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下一阶段地铁建设非常重要的工作。

  从理论上分析, ICT技术在城市轨道行业的应用程度越高,运营将会越高效,并最终转化为生产效率的提升。由于轨交行业对安全性的高度重视,在向数字化转变的过程中,需要思考独有的特点、运营组织乃至外部合作等方方面面。如果构架互联互通的同时,不构建信息安全系统,更容易被攻击,所以安全运营维护一定要跟上去。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地铁业主单位需要选择一些可靠、可信的合作伙伴。这些企业不仅要拥有行业的技术领导力,对ICT的趋势具有洞察力,还要了解行业的业务特性,并愿意与行业共同面对这场行业从未经历过的转型难题。只有将方方面面的力量整合起来,统一意识,共同探索各行业的创新之路,才能构建出合作共赢的生态环境,与时代共同进步。

  责任编辑:DJ编辑

机房360微信公众号订阅
扫一扫,订阅更多数据中心资讯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7315/n707194415.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