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广告传媒 » 从“制造”到“智造”:风口下的中国制造应该如何变革?

从“制造”到“智造”:风口下的中国制造应该如何变革?

来源:至顶网 作者:DJ编辑 更新时间:2017-6-23 15:19:48

摘要: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Made in China”的标签贴满了欧美人里的每一个角落。不过对于一直以来“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业来说,光有变革的决心远远不够,仅仅依靠政策的利好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制造业的发展必须要用好信息技术这一“推进器”。

  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Made in China”的标签贴满了欧美人里的每一个角落。与此同时,以《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的政策“紧锣密鼓”,国家推进中国制造业创新和变革的力度和决心令人振奋。

  不过对于一直以来“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业来说,光有变革的决心远远不够,仅仅依靠政策的利好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制造业的发展必须要用好信息技术这一“推进器”。

  当然,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并不是“纸上谈兵”的讨巧。这背后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但作为制造企业本身,如何让制造业真正“脱胎换骨”,就需要回归到根源:生产能力、技术、流程。

从“制造”到“智造”:风口下的中国制造应该如何变革?

  事实上,目前很多中国制造业企业不乏生产能力,也不缺少好的生产技术,但是他们没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概念,不太重视产品为什么要生产,也不太重视产品被用户购买后的反馈。他们缺少信息化手段对产品设计、制造、流通、消费全流程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决策,并将结果用于生产。

  “中国制造”正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从所有的制造数据中提炼价值?换言之,就是利用IT,将传统工厂升级为数字化工厂,让传统制造与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进而加快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

  转型风口:制造业如何用“赋能技术”扭转被洗牌命运?

  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吕政曾用12个字概括,从1949年到2049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大到强”,中国无疑将成为“世界工厂”。按照这个思路,留给中国制造的时间仅剩32年,但好消息是,被称为智能制造关键的“赋能技术”正来势迅猛。

  Forrester物联网研究的调查显示,制造商认为最重要的物联网赋能技术排列如下:54%工业用无线网络、51%实时定位系统、49%安全感测器、44%条码、35%被动式RFID。

  这一数据背后也说明,这种更加创新和智能化的方式运用物联网,正在受制造商们热力追捧。并且可喜的是,越来越多“数字化工厂”如雨后春笋,急速扩增。他们通过不断提升在整个供应链上更精准追踪存库以及最大化实时员工指示和通信效率的能力,让制造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处于可控、看得见的管理之中,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比如:

  自我优化生产:联网工厂和生产基地可以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生产流程的实时监测和优化,自动进行调整来提升质量和增强效率,并减少浪费。

  自动化库存管理:物联网可以让企业对于库存和供应链的状态有更深入的掌握,跟踪库存地点和状态(包括温度、湿度和损坏情况等)。企业在具备了整个供应链上监测产品的能力后,可以增加处理和响应时间,减少缺货和库存积压的情况,并改善适时生产流程。

  追踪和回溯:物联网传感器可以用来增加任务完成的透明度,提供相关信息来帮助减少工作站的传送时间,还可以用在装配区域,以便帮助识别产品状态,及定位工具、配件和原料,实现生产流程比以往更高效运行。

从“制造”到“智造”:风口下的中国制造应该如何变革?

  这是一条“智能”业务流程线上的细小环节。对于很多传统制造商来说,企业要实现由“制造” 向“智造”的转型,把生产线变为机器人不失为一种捷径,但要走得通,还需要雄厚的资本能力,况且这种一夜之间“鸟枪换炮”的做法并不现实。

  反观,通过对老旧的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并使用信息化的手段,例如管理系统整合底层生产线、条形码、RFID等,逐步建立数字化工厂更可靠。

  应对挑战:从“制造”到“智造”,可视性开出一剂良药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正处于提升转型的关键点,虽然有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日本精益制造的成熟经验做参照,但企业切勿盲目“照葫芦画瓢”,“中国制造”还须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但这绝非是一道简单命题。首先,产品创新需要利用先进制造技术(IT技术、自动化、机器人等)提升工艺(提高产品吸引力)。其次,内部优化则要使用精益制造的模式,让IT环境适应从研发,到制造,再到后期运维,甚至产品(智能化产品)带来的弹性业务,高密度计算和全程数据可视化。

从“制造”到“智造”:风口下的中国制造应该如何变革?

  面对中国制造业在创新和变革中所遭遇的困扰,斑马技术也开出了适合中国当前国情、制造业企业现今特点、与目前IT进程相符的“良药”:从移动数据终端和扫描器到专用打印机、RFID、软件及服务,斑马技术提供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可广泛用于制造业中的各生产作业流程。

  正如上文提到的“智能生产线”,其实,它们正是“赋能技术”工业用无线网络、实时定位系统、安全感测器、条码、被动式RFID的最佳实践。并且,这一切通过斑马技术提供的可视性解决方案已经实现。

  斑马技术使制造商能够充分利用技术,并获得实时的运营可视性和信息,从而帮助简化工作流程、降低成本、提高仓库的生产效率及制造质量卓越的产品,比如:

  自动化和追踪技术:班马技术的自动化和追踪技术可以让制造公司从实时的企业资产智能化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帮助企业简化运营、缩短流程、降低缺陷率、提高工作安全、削减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条码与 RFID 标签识别组件:斑马技术提供的条码与 RFID 标签识别组件和产品的企业级设备,能更高效率的平视操作,可减少工人不断“扫描和倾斜”以核对数据的不必要动作。机器可以自动从基础设施中的每个设备采集、分类和分析数据,帮助企业利用程序和流程智能化。

  智能驱动解决方案:斑马技术的智能驱动解决方案,可帮助工厂采用人机接口 (HMI),以支持使用实时提出生产线效能报告的技术。斑马技术的机器学习专业度有助于优化以演算法为基础的解决方案,检测超出参数范围的产品,并立即同步发送告警信息至控制室和工人的移动设备。

  数字化革命下,制造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重新洗牌。要真正擦亮“中国制造”这张名片,答案仍旧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创新。如何借助于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来提升生产质量,如何借助于物联网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风险,这些探索都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当前所缺少的,但却是斑马技术这类行业解决方案提供者的孜孜不倦与默默奉献。

  责任编辑:DJ编辑

机房360微信公众号订阅
扫一扫,订阅更多数据中心资讯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7623/n642096824.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