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培训/展会 » 7位行业大咖共话数字化转型的热点技术及其应用

7位行业大咖共话数字化转型的热点技术及其应用

来源:畅享网 作者:DJ编辑 更新时间:2017-8-30 13:57:19

摘要:人工智能、区块链、容器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快速演进和发展,正在不断地推进企业数字化变革。

  人工智能、区块链、容器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快速演进和发展,正在不断地推进企业数字化变革。8月10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上海市国有资产信息中心、上海市计算机用户协会协办,畅享网主办的“颠覆·创新 IT决胜未来——第二届创新技术CIO高峰论坛”在上海掀起了一股关于探讨创新技术发展和实践的热潮。百余位CIO、IT专家、学者们莅临本次峰会,大会上午探索创新技术发展,下午分享创新技术实践,参会嘉宾重新思考“新技术”的落地路径,共同寻找企业信息化变革的新机遇,打造企业最佳IT应用实践。

  作为上午场的压轴环节,主题为“数字化转型的热点技术及其应用”的高端对话,在上海金扳手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CIO徐伟的主持下,上海电气集团首席信息官李静、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王明政、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办主任沈富可、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信息中心主任金涛、中化国际物流有限公司CIO肖鹰、复星医药CIO黄邦瑜六位嘉宾从工作当中最关注的,最热点的技术谈起,到新技术在企业、生活中应用展开一场思维碰撞的对话。以下是对话实录,由畅享网整理。

  图片说明:从左至右依次为,上海金扳手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CIO徐伟、上海电气集团首席信息官李静、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王明政、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办主任沈富可、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信息中心主任金涛、中化国际物流有限公司CIO肖鹰、复星医药CIO黄邦瑜

  徐伟:大家上午好,应该说今天上午的演讲非常有意思,涵盖了整个IT的基础架构、物联网、PaaS、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差不多是这一年当中最热的技术了。我想问问嘉宾,我们嘉宾正好也自我介绍一下,你们在工作当中最关注的,最热点是哪个?有哪些技术?

  上海电气集团首席信息官李静:我今天也是过来听了一个上午,觉得今天大会的主题都很好,也是过来学习。在这跟大家分享更多的是个人观点,不一定准确,在这个方面大家都在探索。刚才我跟张处聊的时候也一直在说,现在新的概念很多,无论从大数据、传感器、云平台,这些方向都很多,几个月就出现一个。我自己也理了一下,我们在研发的领域可能有创新型、跟随型的。我们在研发的企业应用过程中也有一些创新型,也有跟随型应用,在这些方面针对企业型应用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我这个企业所处的产业、行业怎么样,结合现在新出来技术的成熟度,或者你希望它作为一个试点去采用一下新技术,改变一下大家的理念探索,还是说我打算用上去就改变一下,展现新的业务价值,这就是我们要谈的问题。这些技术的应用是我们的关注,比如现在传感技术,以前都有,但是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未来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说,可能传感器应用就会变得非常重要。大家刚刚还说我们以前是信息化,现在是数字化,什么是数字化,大家各有各的说法,联想单总刚才讲了一点我很支持,数字化现在改变的不单纯是一个IT项目或者系统,改变的是业务运作的模式,万物物联也是一种模式,在物联的技术上数字化的技术就体现了。从传感、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到最后所有的大数据分析,模型、所有的AI,这些的应用其实可能就是跟数字化相关。大家就发现,我们信息化时代说的更多的是软件,软件的品种,现在更多的是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又相互关联,所以数字两个字和数字化三个字有很大的概念和很大的区别。

图片说明:上海电气集团首席信息官李静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王明政:我来自教育部门,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讲到数字化转型正是现在教育非常关注的一点。大家有个共识,所谓的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可能有,或者即将有,或者说我们准备有一场革命性的变革,用今天的一种说法是颠覆性的变革。对管理来说,希望实现从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从服务来讲,希望做到的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提供随时随地的便捷服务,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教育中我们比较关注的热点技术,一个是云计算,上海教育信息化现在的顶层设计一网三中心两平台,其中数据中心正在实现从传统IT,往全面的教育云方向转变,并在这些基础上逐步积累大数据。另一个我们比较关注的是大数据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支撑。大数据如何驱动教学变革,积累学习数据,评价学生成长,从而支持差异化教育和个性化学习,这点我们还在不断探索。第三个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比如可穿戴的技术,通过移动互联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学生身体情况、学习过程状态的记录用于教学的辅助。再一个AI、AR和VR,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的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来对一些抽象概念的情节化,在课堂上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或不易展现的内容,通过虚拟现实更好的学习和深入探究。这样一些技术看起来有些散乱,如何在教学当中应用,促进教育的变革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在整体研究当中,我们也参考了一些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依据。比如美国的《教学2030》讲到学生培养从3R往4C的发展,21世纪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要利用数字化热点技术来提升的重点目标。这些内容如有机会再和大家作进一步的交流。

图片说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王明政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办主任沈富可:我是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沈富可,主持人的问题对于我们IT人来讲蛮具有挑战性的。我想我们IT所支持整个业务体系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位于底层的是一些硬件,基础设施,最高层面是用户接触的业务层,我关注的是在中间层,也可以叫业务支持层,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怎么样选择合适的技术,对我们的业务和服务有很好的支撑,同时在我们选择的基础设施又能解决它的可持续性。因此我想回答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我关注什么样的技术,就是怎么样选择一种对业务有很好支撑,并且有很好的可持续的基础设施,确实技术发展非常的快,刚刚听了几位专家的介绍以后也深受启发。

  中间层这些技术怎么样落地呢?我觉得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挑战,今天大会主题用了两个词,一个叫“创新”,一个叫“颠覆”。在教育行业当中,说通过IT颠覆教育还相当距离。怎么样通过IT探讨教育创新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主题的另外一句话是“IT决胜未来”,这句话我觉得跟创新有很好的呼应。我一直思考一件事情,我们有那么好的技术,在其他行业已经很好的响应用户各种各样的需求,为什么在教育行业当中差距就这么大?我觉得我们负责中间层的IT团队应该肩负很大的责任,怎么样选择核心技术在你所在的行业当中落地,从而使得你服务的业务有一点的创新,有一点的融合,这个是我的追求。很高兴跟各位能够在这块做一点分享,现在非常热门的一个词是教育大数据,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教育大数据,大家能把它描述清楚吗?第二如果这些是教育大数据,如何来获取这些大数据?第三个问题获取这些大数据又如何形成很好的反馈来支持教育?我希望在面向业务服务选择各种技术的过程中,能把对业务的创新支持作为选择依据,也希望我们各位同行能给我更多的启发。谢谢各位!

图片说明: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办主任沈富可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信息中心主任金涛:我是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的金涛,上海地铁目前有29公里的网络,再加上39公里的网络,上海地铁网络规模是全国第一。上海地铁自从夏天以来客流带宽不断的提高,上海平均每天的客流1100万。所以地铁整个的发展和市民息息相关。

  地铁我们关心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超大规模网络的运营如何能够组织好,这不是一条线。其实地铁以前大家感觉很多一条线,现在已经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网。第二个就是做好大客流风险防范。这两个事情要做好,离不开数字化技术。我们确定推进方向,第一个方向是乘客,如何把乘客纳入到整个入网运营体系,这是非常关键。以往我们不知道乘客要去哪里,做什么,现在我们跟阿里合作大都会平台,把乘客纳入地铁体系。另一个是地铁超大规模的网络带来超大设施设备,设施设备的稳定运行保障轨道高速通畅的运行。这些设备的质量+监控,现在看起来是大的问题,在全面控制的功能网之外我们还要建立第二个性能与质量网,这个网基本是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设备状态指标联系起来。通过物联网对车辆全过程的在线监测现在也在做,这些数据我们以前没有,以前都靠人工做设备的巡检,定期的保养,现在我们收集这些数据,能够做到设施设备在线监测,设施设备的预警和维修。一个是前端的置备,第二是后方大数据的处理,这两块是我们上海地铁主要在考虑的技术方向,也是我们下一步重点探索的方向。希望上海地铁也给上海市民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地铁,谢谢大家!

图片说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信息中心主任金涛

  中化国际物流有限公司CIO肖鹰:中化国际是中化集团第一家上市的公司,是国资委下面的公司,我们是做能源化工的央企。化工里面有很多的危险品,我们是可以从2级做到9级的,从危险品到易燃品。公司每年收入在100个亿左右,拥有100多所化学品船,大船到小船都有,有船联网,还有2万多个罐,装化学品,各种危险品,除了汽油其他都可以做,对于IT也是要求很高的。

  在央企对IT整个要求不低于物流公司,我们在IT里面也有很大的投入。我们之前会去参加一些SAP高峰论坛,微软、谷歌高峰论坛。这五年我们在国内,从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经济,一直做到物联网云,还有移动端,做的已经很超前了。刚才 DaoCloud 所说的插座的问题,我们已经开始做一些很好的基础建设,也不输给谷歌。我感觉中国的IT已经发展的很好了,如果大家找我的话,我们可以私下再谈一些具体的东西,我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各个行业里面,在各个组织结构里面,在整个中国,IT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然后我们可以多一些互联网的思维创新,大家可以做很多更深入的东西,这就是我可以给大家的一些想法和启发,谢谢。

图片说明:中化国际物流有限公司CIO肖鹰

  复星医药CIO黄邦瑜:大家好,我来自复星医药,我这个部门正式名字应该叫互联网业务发展部。这个部门除了负责互联健康等创新业务,还负责传统的IT业务。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对于医药行业的大多数公司,在数字科技领域属于较为传统的公司,在互联网时代希望能够成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话,我们考虑先从组织建设方面取个更为前瞻的名字,当时和公司的管理层商量把IT部门叫做互联网业务发展部。这个部门下面现在成立了两个主要的中心,一个叫移动数字化能力中心,一个叫互联健康创新中心。移动数字化能力中心就是我们所谓稳态业务,稳态业务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在不断的进化,虽然底层是稳的,但是前台越来越灵活。相对于稳态业务中强调信息系统稳定运行;敏态的互联创新业务更强调要创新、要试错、要快速迭代,所以需要走敏态的机制。这就是我们互联网业务发展部名字的由来,其实是双态IT。

  简单说一下复星医药,复星医药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领先的医疗健康产业集团,目前已经在A股和H股上市(股票代码:600196.sh,02196.HK)。复星医药在健康领域的业务涉及药品、器械、诊断产品研发制造生产,医药分销和零售以及终端的服务。这是复星医药的特色,在健康产业链里面,复星医药涵盖了药品研发与制造、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药分销及零售及医疗服务的所有领域。

  如果再加上复星大健康的健康险和健康管理,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健康产业链我们都涉及到了。复星医药的价值观是:关爱生命、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合作共赢。以往的产业布局我们更多在线下。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时代线上线下要融合在一起,我们这个部门业务的使命就是在这个大时代中如何从患者出发,以患者为中心打造从智能风险预测、智能诊断、到智能健康管理,围绕患者的就医全流程,为患者提供360度没有漏洞的全周期解决方案。近期我们所关注的热点技术,就是AI,人工智能。

  前段时间互联网非常热,比如:互联网医疗,医疗电商等。大家可能关注到一点,这些创新企业目前走的都不是很顺,为什么会这样?大家可以看互联网在营销为什么很成功呢?因为它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有东西,但我不知道消费者在哪里,同时消费者有需求,但是他不知道这个东西在哪里买,互联网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两端都得到了解决。但是在互联网医疗这一端大家可以看到,我虽然把一个名医和农村的患者连接在一起,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解决一个名医缺乏的问题,互联网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但是由于供给端的能力不足,互联网医疗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核心医疗资源供给短缺的问题。我觉得在人工智能时代也许人工智能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它能解决中国整个大健康领域供给端能力不足的问题,也许通过人工智能的帮助,我们把供给端的能力问题解决,这样整个和谐社会,健康中国才有可能,所以我们非常关注AI技术。

图片说明:复星医药CIO黄邦瑜

  徐伟:黄总最关注人工智能,你们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复星医药CIO黄邦瑜:我第一次参加这个会议,这个会场里有我微信的朋友不多。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就分享了昨天我们举办的第一届复星医药人工智能峰会,微软、科大讯飞、IBM、百度等这些厂商都有参加,也请了在健康领域的AI创新企业,例如癌症早期筛查领域的一些初创公司。复星医药第一次200人的会场全部坐满,旁边站了40-50人,我们又安排了直播,大概有700个人在直播看,就说明我们企业里面也对人工智能非常感兴趣。我们做了什么?人工智能领域还很新,我们非常关注这个领域里面比较创新的企业,我们自己有医院,有医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等制造业,我们产业在充分数字化后能不断产生有价值的数据,复星医药的互联健康创新中心也将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复星医药产业资源和相关数据公司、技术公司紧密协作,将这些创新方案落地,加速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希望和各位未来也有机会合作。

  徐伟:第一轮大家说的关注热点我们再讨论一会,肖总这边对物联网这块比较关注,你们现在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你觉得现在对你来说技术上的挑战有什么?或者需要什么样的支持?

图片说明:上海金扳手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CIO徐伟

  中化国际物流有限公司CIO肖鹰:肯定有,我们就是要把那个行业做到垂直,做到深,其他人没法做的。在这个里面你要做到深,做到垂直,你靠以前的概念都不行,我觉得我们可能更依赖技术方面,你要把安全做好,如果只靠人管理的话,有时候会出现问题,但是你有一套好的基础设施,预判,通过IT来实现。另外一方面在运输方面,现在大家都在说人工智能,现在是初级的,很多像特斯拉的汽车已经可以说在道路上就可以自动驾驶,但是它不能做到真正的无人驾驶。在船的方面,我们已经开始考虑无人驾驶,如果应用一些人工智能或者大数据完全可以做到的,这会对你物流造成很大的颠覆。

  其他就是大数据这些,我们主要是注重B2B的,在以前的概念下,就是把客户的数据接到我们的系统里面,但是我觉得这个还是初级的,最终我们要把这些所有的B客户当成C客户,用更多的数据影响到他们,帮他们搭成一个物流的网络。我们从布局来说,是更多的以服务为主的,而不是重资产。现在我们做到世界上排名第三,你要做到世界排名第一,你要有个新的思想弯道超车。

  徐伟:其实今天在座的各位几乎每个人都乘过地铁,大家都用过公交卡,公交卡有多少?金总技术方面,大量的运营,内部的管理也是非常深入的。现在审计互联,ETC几乎全国互联了,但是一卡通还没有,从这个角度来说,你能够有多大的力量去推动一卡通的实现?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信息中心主任金涛:这个不是技术问题,一卡通未来存不存在还是个问题。因为我们知道一卡通是先付费模式,不太符合现在大家的消费习惯,未来一卡通存不存在还是个问题。你刚才问题提到企业的IT部门对技术的影响深度,其实我说句老实话,我个人觉得技术的研发需求都来源于业务。IT部门只是和他们商量用哪个方向更合适,现在我们有很大困惑,很大的企业,或者很小的企业,其实很好选择它的平台。很大的企业不可能全球去网,肯定要用一些公众的微信,或者电商的网络。

  上海地铁很尴尬,企业规模也不小,然后地域范围全市到处都是,从实质条件来说,自己主网也有的,但是现在从物联网采用的平台来说,到底未来会形成一个大家使用公共互联网的云服务,还是说以私有的物联网平台为主,还无定论。

  从技术的影响力我们更多是做技术的集成整合,而不是强塞的东西。刚才说超大规模往往运营组织上偏,一条线和30个车站,在一条线上跑,我也不需要跟别人协同,形成路网以后线与线之间的换乘,包括到站时间点、首末班车的衔接都是问题,这些都靠人想是来不及的。这方面我们的运维提出来很多AI的问题,能不能用电脑,能不能人机协作,机器帮我把一些简单的量大的东西想清楚,我来做一些判断和决策。但是路径怎么走他也不太知道,中间怎么建模,怎么抽象这个业务,怎么把人和机器的协作调动起来,上海员工平均年龄32岁,一线的驾驶员只有二十几岁,他们怎么样把他们需要的服务和技术结合起来,这是我们更多的一些研究。

  徐伟:沈总前面讲最重要的是落地的问题,不管什么样的技术都要在学校里落地。刚才我们说的这么多新技术当中,你选了一个学校中最需要的,有什么困难?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办主任沈富可:我觉得做一个小规模的技术测试,是可以的,但对核心的业务能不能有直接的影响,并且是可持续影响,这才是更应该关注的。比如说教学,我们今天的新技术怎么样很好用到教学中?例如我们的AR、VR、AI技术。我们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上课总不可能每人戴一个头盔来上课,技术的引入怎么样不对课堂教学过程带来负面的影响,不要因为有了这个技术引入,而影响的课堂应该关注的内容焦点。我觉得这个或许是我们所谓的IT团队应该更多时间去思考

  徐伟:沈老师讲的这个问题,我也想问问王主任,教育这块,这个技术对教育本身,课堂本身,教委未来中长期规划当中会重点关注哪个技术?AR真的会用吗?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王明政:从教育部、市教委的一些导向来讲,像AI、AR、VR、大数据、物联网这些都是我们所积极提倡应用的技术。因为要实现教学的变革,必须要依靠这些新的数字化技术。这些技术使我们具备了能够去改变的能力,但是具备这个能力不代表我们一定能够改变,或者说我们不一定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改变,这个里面有很多除了技术以外的复杂因素。

  首先技术应用有一个导向性的问题。国家对于培养一个孩子有目标,教育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各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和我们具体的评价方式,以及社会的需求从理论上来讲,这三者应该是协调一致的。但是实际操作当中会发生一些偏差。比如说我们的高考,之前的高考更倾向于应试教育,现在要改革,我们希望通过各种数据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但是实现合理的、全面的评价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实际操作当中可能很多人还是以应试为主,应试评价出来的结果跟社会的需求肯定有偏差。那我们IT技术在应用当中怎么去用,就面临导向性问题。比如翻转课堂,大家都知道很好,事先预习,课堂交流,效果不错,但是在提高教学效率和应试效果中遇到了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从事教育服务的企业当中,很多通过翻转课堂提供教学服务的企业,可能远不如组织一批教学名师开补习班的收益来的更高更快。这是关于导向的问题。

  第二,优质教育和个性化教学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我们期望通过数据记录和分析评价某一个学生,了解他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状况,从而推进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我们暂且不说如何采集这些数据,以及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说说我们可能遇到的一个问题。假使我们已经可以很精确精准地描述所有学生的状况,那么我们怎么去全面实现差异化教学。之前很多学校都是大班,现在提倡小班化。小班化才能使老师有足够的精力来面对这些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变革,更多的还需要配套的跟进措施,比如师资力量的配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升、教师利用ICT进行差异化教学的能力提升、教师在新的教学环境下的角色转变和绩效考核方式等等一系列问题,要牵扯到体制机制的变革。这种变革在技术的驱动下会往这个方向走,但是全面落地需要时间。

  第三,技术和期望的偏差。大家都很关注AI人工智能,和AR、VR虚拟现实的技术。人的培养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或者仅仅通过机器帮助你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协调,情感交流,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都非常重要。这些能力的培养,通过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在有些师资力量匮乏的地区尤为明显。但是面对21世纪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需求,人的因素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非常关键的因素。试想,此时此刻,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愿意,在单身的时候买一个机器人代替真人在家陪你聊天和生活。当然技术在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也越来越强大,到某一天,在座的大部分人都愿意用机器人陪你每天生活的时候,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老师的可能性就存在了。技术发展当中,理想很美好,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们期望、我们也知道可以进行变革了,但在应用当中还会因为技术问题出现各种情况。

  徐伟:以前李总讲过,对企业来说,怎么把IT运用好,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

  上海电气集团首席信息官李静:我刚才听了好多嘉宾的观点很受启发,回过来我有时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对于我们行业来说,产业来说,我们为什么都在谈一些共性技术。大家一直都在想时代会变成什么?这些新的IT产生以后,我们明天的生活是怎么样,引发一个问题,我们面临的产业和行业它的商业模式,它的运营模式会变成什么样。我们IT现在做的事情还是不是明天做的事情?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首先要想明白的问题。想明白以后,我们知道了新技术,也看清了方向,我们能不能去做这些、该怎么去做,这也是很大的一个挑战。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需求,以前对IT来说是支持,随着新的技术产生,每个企业、每个单位的IT可能就是IT企业,它已经跟产品、业务、商业模式完全融合在一起。如果某一个行业说我不需要IT,我觉得这种行业在数字时代已经没有了,以前工业时代可能会有。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最后还是落地,怎么落地?那就是我们的需求在哪里。

  我们以前更多的是说,我们的企业IT是什么,大家说需求管理的智能。需求管理的智能就是业务合作伙伴,我们以前跟他说你有什么需求我帮你实现,现在更多的说你的商业模式上或者你的交易模式上这些你有什么需求,所以我觉得有了业务需求以后,我们想的更多的问题是我们怎么去实现。因为这个技术一旦发生,你的需求就会发生变化。你的需求一旦发生变化,你马上想到我现有的IT能力能不能满足这个变化。而且我觉得我们以前能够简单的应对,软件找IBM就能解决了,现在你发现找不到能帮忙的人。

  现在云很多,云的概念又是PaaS SaaS层面的,大家不一样。在这个情况下,大家一直在说开源,原来一个企业不一定非要自己养IT人员,养技术开发型的人员。现在这个时代如果我不养几个开发的团队我们未来怎么办呢?我觉得现在的趋势是,好多公司IT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多,而且是开发人员。在2010年之前好多人觉得不需要,我们可以外包,现在觉得还要自己养一点,因为找不到,前面被互联网转型掉了,后面B2B起来的,也是从外面走到里面,我们里面希望从围城的里面走到外面。

  我觉得从落地的角度来说,微服务架构就是很好的转型。我们以前所有的应用程序,开发程序,很麻烦,发布过程也很麻烦。微服务架构就是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我个人是非常认同微服务架构。从底层的角度也好,从容器技术也好,从快速的运维、自动化运维角度也好,真正满足了自动化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终端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我所有的需求会迅猛发展起来,我们以前一套信息化系统用三五年都没有问题,现在一个APP出来,一个月不更新,可能已经是频率很高的事情了。在这个情况下,对IT来说一定要从运用架构上,从后台去讲。今天落地,我觉得对大家来说需要把握好。

  徐伟:我也跟大家分享一个数据,这些创新的技术应用在8月8日的四川地震的灾情分析,8月8日21点49分地震发的。22时,国家民政局减灾中心已经把灾情快速评估报告出来了,指出2.4万间房屋可能会出现严重损坏,11万间房间一般性损坏,死亡人数可能是10人至上百人。凤凰网还说了一个新闻,6分钟之后第一篇600字的报道是用机器写出来的,这样的应用对大家来说都有启发,在企业里面怎么样让新技术落地,怎么样让新技术为我们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在座的CIO也好,在座的厂商也好,应该共同考虑怎么去发展。

  今天上午的论坛就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DJ编辑

机房360微信公众号订阅
扫一扫,订阅更多数据中心资讯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7830/n453098329.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