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云计算资讯 » Web 3.0给中小企业云服务带来哪些启示?

Web 3.0给中小企业云服务带来哪些启示?

来源:和讯网 作者: 更新时间:2022/10/10 11:31:48

摘要:毕竟当前的企业云服务从技术上来说是中心化的,也就是企业依靠云服务平台提供的在线数据库和云服务器等等资源,利用在线的相应工具搭建自身的数据化服务体系和功能,以实现在当前情况下信息化的结果。

  老郑最近比较烦,他们的公司开始进行数字化第2轮的改革,相应的系统研发要将管理系统和客户系统以及市场营销和广告监测系统融合起来。

  作为信息化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的他,已经连续加班超过一个星期了。

  但现在提交给董事会的几版设计方案最终都被否决,原因就是负责主管销售的副总,不希望客户的信息直接上传到云数据库中,有泄漏的风险。

  问题是老郑在单位单独搭建的服务器和私域数据库,虽然解决了保密和安全的问题,测试中却发现,如果没有庞大的网络带宽和云服务缓存资源支持,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不会太理想。

  这让整个计划卡住了,毕竟一家中小企业不可能不上线的为信息化部门提供资金。连续加了几天班的老郑,最后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实际上老郑遇到的困难,是很多中小企业信息化负责人经常遇到的,其实是业务与数据安全冲突问题的外在体现。

  毕竟当前的企业云服务从技术上来说是中心化的,也就是企业依靠云服务平台提供的在线数据库和云服务器等等资源,利用在线的相应工具搭建自身的数据化服务体系和功能,以实现在当前情况下信息化的结果。

  这个模式还是没从传统商城卖东西的商业模式走出,企业云服务平台可以看作是另类的一种服务和数字化商城,所提供的相应产品,就是云服务所需要的工具和存储空间带宽等等内容。

  对于大型企业或者投资充足的企业来说,保证自身数据的安全,可以选择混合云部署的方式,在线下搭建高质量的机房和接入带宽,通过线下存储自身数据,线上运营对外服务的方式,来灵活的应对互联网服务增长的事实,解决自身数据安全的问题。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搭建混合云的投入太过巨大,他们不得不在数据安全跟成本之间做相应的平衡,语音服务全套设备的可能性增加,但数据安全是他们挥之不去的执念。

  某种程度上在现有云服务的模型和架构之下,想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数据安全的痛点看起来并不可能。毕竟中小企业信息化首先是保证自身业务的顺畅发展,绝不会因为必须保证的数据安全放弃业务发展。但如果有新的技术可以两者兼顾,一定是中小企业上云的首选。

  因此,唯一能想到的办法一定是打破现有的技术架构和模式,用跨越式的思维来解决这一切。

  现在看,web3.0可能就是所有像老郑一样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负责人期望的两全其美解决办法。

  #01

  什么是web3.0

  业界通常把上世纪90年代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创造的浏览器访问的静态互联网称为web1.0,它是一个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只能读取信息的互联网模式。

  这就是通常意义上我们熟悉的上网。

  后来,Facebook,Twitter,包括国内的微博、微信、抖音等等平台的出现,推动交互式互联网,尤其在移动互联时代逐渐兴起,用户上网可读可写,甚至成为内容创造的主体。这就是当前非常流行的web2.0技术。

  之后业内对于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有了相应的探索,大致分为三个方向,一个就是万维网之父——伯纳斯·李提出的知识图谱,现在跟AI技术深度捆绑;一个是人机交互技术,已经发展成元宇宙理论;最后一个是区块链技术。

  一般认为,下一代互联网将是一个公平透明的网络,人们可以在其中进行交互,而不必担心失去安全性或隐私。网络版将通过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力量结合在一起,使互联网变得智能化——同时使网络语义化。

  目前越来越多的业内专家倾向于将区块链技术视作web3.0时代的核心。原因在于,知识图谱和人机交互都是未来探索的互联网应用的模式,只有web3.0时代区块链的结合,才能体现出一个划时代互联网基础运行的模型。

  毕竟,区块链将推动如何通过网络收集和管理数据的过程。该技术将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帮助下汇集所有集中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无法被黑客入侵或复制的信息。

  而不论是知识图谱还是人机交互或者元宇宙,数据的存储和交互成为所有业务的核心。而建立在区块链技术基础上的数据运营模式,未来会诞生一个最庞大的数据运行体系,可以支撑知识图谱和源宇宙这些创新式应用的发展。

  问题是,区块链技术将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帮助下汇集所有集中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无法被黑客入侵或复制的信息。而且,Web 3.0 的特性将带来支持隐私和反垄断的模式。它不会激励那些控制用户数据的中心化平台。

  行业将看到以去中心化和隐私为中心的转变。随着用户现在控制如何查看他们的数据,科技巨头的垄断将结束,数据隐私黑客事件将减少到零。

  这对于中小企业采用云服务解决自身信息化和数据化难题,有着无比估量的吸引力。

  #02

  中小企业的犹豫和解决之道

  企业其实在云服务市场最大的决策问题,就是关心自身业务和数据的安全,这也是越来越多大型企业纷纷采用混合云的一个原因。

  但是针对中小企业来说,把自身的业务和数据通通放到云上,潜意识中依然存在着不安全的感觉。毕竟受控于成本和支出,这些中小企业不可能自身搭建庞大的数据中心来实现混合云的高安全性,只能依赖于云服务商提供的数据保障。

  这也就意味着很多中小企业,不得不把自身客户信息以及相应的业务信息,全部存储在云服务商提供的空间中。

  通过老郑的经历可以看出,这已经成为阻碍中小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推进下最终决心的一个重点。

  因为企业信息化到了如今数智化的时代,所有的数据都必须打通,利用企业搭建的AI决策模型,增加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辅助决策的功能。

  这个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必然成为所有中小企业关注的焦点。

  而web3.0整体将数据分散存储于每个用户的区块链方式,恰恰解决了这一点。

  对于企业下决心使用云服务的决定因素来说,基于区块链的web3.0普及之后,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对此放心。因为企业的数据全部存于区块链之上,而不是存储于云服务平台提供的空间,企业自身的数据安全得到了保证。

  由于区块链具有所有数据在链上共享,但没有数据产生和持有人的授权,别人根本拿不到密钥来解析数据的特点,这就让中小企业可以放心大胆的将自身运营数据存储于整个区块链之上。

  而且只需给自己线下布置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存储所有数据的索引,以便于将来在使用时查询即可。

  毕竟在区块链运营的过程中,企业是唯一一个知道用户在哪里以及用户产生了数据的一方,完全可以通过给用户产生的数据链编索引的方式与用户注册的相应信息对照,可以做到需要调用用户信息的时候,向用户发送授权申请的方式。

  这不光解决了企业自身运营数据的安全存储,同时也将国家特别重视的用户数据安全放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上。

  #03

  可用不可识的用户数据

  企业在大规模使用用户数据的过程中,现在国家的法律日益倾向于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在这种状态下,很多前沿的企业正在探索互联网用户数据的“可用不可识”技术。

  2021年11月26日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互联网法治大会现场,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集团安全隐私科技委员会主席韦韬受邀围绕“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做了主论坛演讲。韦韬认为可以通过隐私计算技术达到“可用不可识”,这是实现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要素行业发展平衡的关键。

  根据他的想法,与“可用不可见”相比,“可用不可识”更进一步,“首先要满足匿名化的要求,不能够识别到特定的自然人。另外,要可算,假如说数据完全没有办法计算,没有办法产生数据价值,那么这个数据要素行业也无法发展。”

  问题是,现在探讨的这些技术,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条件下,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授权、加密和解密、运算,以及数据传输、耦合等等过程才能部分实现。

  而建立在web3.0基础之上的一套体系,恰恰保证这种方式能够迅速实施,而且简单高效。

  毕竟用户数据全部以密码的方式存储于区块链上,任何企业都无权探究,如果没有得到用户的许可,是没有办法看清数据的内容。

  但企业可以给数据添加索引,而这些索引在过编码可以在企业的系统中完成用户数据需要在系统中运算的功能代替。自动生成的索引一方面标注了用户数据的配置,另一方面也通过企业内部系统运算所需要用户数据内容,在获取到数据编码的时候,就将这些数据进行了二次的翻译,形成只有系统能看懂的编码。而这套东西可以代替用户原本的数据,参与到系统对用户数据的调取和使用。

  这就解决了“可用不可识”技术最基本的问题。

  另外随着 AI也就是人工智能在社会环境中的使用日益增加,对于相应数据的收集以及系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深度学习,成为很多AI系统成长的关键条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用不可识”。既能保证AI的深度学习可以持续进行,同时还能不暴露用户的身份,起到一个保障个人信息隐私安全的作用。

  毕竟不论是知识图谱还是元宇宙,未来另外两个web3.0可能出现的核心应用方向,都会因“可用不可识”的用户数据安全方法而得到良性发展的保证。

  #04

  云服务的进化

  由于web3.0是去中心化,所以未来企业云服务如果逐渐过渡到这样一个体系中,相应的云服务商可能就要调整自身的商业模式。

  因为互联网基础的技术模型发生了变化,建立在这些模型上的核心服务商,肯定要调整自身的商业模型和业务结构以及技术基础。

  目前看web3.0时代云服务商,很可能要从商场和仓储中心的模式改成停车场与互联网高速公路的模式。

  一方面,因为web3.0的部署需要增加更多的高速通路和网络流量入口,平台应该建立更多的数据交换中心,以便于在链上的数据流转能更加迅速和通畅。

  另一方面,针对企业线下存储核心数据需求,平台要建立更多的存储终端,并加大云服务平台与企业之间数据沟通和交流通道的畅通性,以便企业能迅速将云服务提供的相应服务转化成自身的业务。

  尤其在数据存储方面,软硬解耦、易于扩展、自动化、基于策略或者应用的驱动是云平台跨链的必要条件。

  毕竟,区块链是一个技术概念,而不是一个协议。不同共识下延伸出的不同区块链之间,以及同一区块链共识修改产生的硬分叉之间,理论上是无法交互的,要形成生态只能在一个链下进行,但这违背了去中心化的宗旨,因此业界需要跨链技术。

  不同区块链生态的Web3.0用户有进行交互的需求,跨链技术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此,云服务平台要搭建更加底层的协议。

  就业务应用来说,未来的云服务平台系统应该既不限制上层应用,也不绑定下层硬件,可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协议互通;同时应具备完善的监控能力,实现应用感知。

  同时,云服务系统还将采用全用户态架构,可与其他进程完全共存于同一操作系统中,支持部署全闪存或混合 SSD/HDD 存储节点,允许集群中每个实例具有不同的硬件配置,这种硬件异构特性适合区块链机房分布繁杂的场景。

  此外,未来云服务平台还通过标准ISCSI协议提供分布式块存储服务,可与多种虚拟化平台、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整合,几乎实现了跨链的所有要求。

  #05

  结语

  种种变化背后,其实策略的核心就是现在的云服务商将从什么都能做的平台转移成一个彻底的服务角色,提供企业所需的各种工具,最终变成企业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供应商。

  《原则》一书的作者、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说:“所有一切的运转,都有赖于深藏其中的原则,也就是一串又一串的因果关系决定了这个世界的走向。如果你探索出了其中的因果关系,虽然不可能是全部,但最好是绝大部分。那么你无疑就掌握了打开这个世界藏宝箱的钥匙。”

  这意味着一个行业想升级,就必须搞清楚这个周期的本质,以便找到其中的规律,推导出自己的战略和战术。

  目前看,企业云服务市场50年一遇的变化时机到了,云服务平台需要利用最新技术和思维手段,对行业底层逻辑进行整体的认知和分析,以便于找到跨越式发展的模式。

  责任编辑:张华

机房360微信公众号订阅
扫一扫,订阅更多数据中心资讯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221010/n2250149322.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声明:凡注明来源的文章其内容和图片均为网上转载,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告知,会删除。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