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 » 机房空调节能优化方案:巧用机房空调给你带来不少的节能惊喜

机房空调节能优化方案:巧用机房空调给你带来不少的节能惊喜

来源:中国绿色数据中心 作者:机房360 更新时间:2009-6-22 13:47:19

摘要:本文主要从温湿度、联机控制以及机房的属性方面,阐述巧用机房空调能给你带来不少的节能惊喜。

1. 温度控制
1) 温度控制思路
 改变机房恒定的温度控制为以满足机房设备正常运行温度为准;
 改变空调7×24小时不间断运行方式为间断性的运行方式;
 通过现有机房新风换气系统充分利用室外温度来调节室内温度(冬季);
 加强机房温湿度监控以随时对空调作节电控制;
 通过机房风道改治等方法保障环境要求高的设备正常运行;
 各地季节性温度变化情况
    下表列举了全国各区城季度平均温度情况,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帮助我们实时的对机房所需温度进行调整;

区域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东部
19
23
22
5
南部
22
35
25
10
西部
15
30
17
0
北部
14
29
16
-5

 各专业主要设备温度条件要求(℃)

专业
IP\语音
传输
动力
主要
设备
交换机
路由器
服务器
SDH/D
WDM
光端机
设备
高低压
蓄电池
UPS/开
关电源
温度
需求
15-30(长期)
0-45(短期)
0-40
5-35
0-30
0-30
-10—40
20-25
0-30

 上表中所列举温度是该设备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温度条件;
 从表中可以得知,除蓄电池需要严格的温度范围(20-25℃)外,其他设备工作温度可以在15-30℃之间;
 地区温度与设备工作温度范围对比图
 从图中可以得知:
 a) 除去设备本身发热,外界环境一年中大多数时间基本可以满足设备工作环境要求(15-30℃);
 b) 由于设备本身发热和设备工作设计温度在常温(25℃),通讯机房均装备专用空调设备来保障机房温度稳定在常温下;
 c) 在春季和秋季室外温度接近设备工作设计温度,此时可以考虑加强机房通风来保障机房稳定的工作环境要求;
 d) 夏季和冬季是室外温度和设备常温差距最大的时期,空调耗能最大,有效的控制这两个季节空调的使用效率将是降低机房电费成本的关键。
 2) 温度控制措施:
 合理控制机房空调的启停时间
根据当地实际环境温度和各专业机房所需温度条件来合理制定机房空调的开启和停机时间,有效控制不必要的空调损耗(包括空调空载耗能);
 对机房加以改造,增加机房通风换气能力
由于机房外环境温度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是能满足IT设备所要求温度条件,所以可以通过加强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的对流换气来缩短机房空调的使用时间;
 加强机房密封性能,合理利用机房窗帘调温
主要是在夏季,机房窗帘的遮挡可以有效降低太阳热能辐射,根据经验数据通常窗帘可以有10℃左右的调温能力;
 适当增加机房内设备隔断,提高机房空调利用率
在大多中继机房和小的业务机房,现有的通讯设备所占使用机房面积比例很小,如果整个机房使用空调将是很大的浪费,所以可以考虑适当进行设备的隔断处理,提高空调使用效率;
 为保障部分设备温度要求高的情况可加强此部分空调风道的合理整改
由于机房设备要求温度条件不同,此时可以整改机房空调送风风道,使温度条件要求高的设备充分得到空调送风,以此提高空调使用效率;
2. 湿度控制
 1) 温度控制思路
 各地季节性湿度变化情况
 下表列举了全国各区域季度平均湿度情况,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帮助我们实时的对机房所需湿度进行调整;

区域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东部
45
70
40
15
南部
50
85
50
20
西部
40
60
50
10
南部
40
60
25
10

 各专业主要设备湿度条件要求(%)

专业
IP\语音
传输
动力
主要
设备
交换机
路由器
服务器
SDH/D
WDM
光端机
设备
高低压
蓄电池
UPS/开
关电源
湿度
需求
40-65%(长期)
20-90%(短期)
10-90%
20-80%
20-90%
20-80%
20-80%
40-60%
20-80%

 上表中所列举湿度是该设备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湿度条件;
 从表中可以得知,除了交换机(40-65%)和蓄电池设备(40-60%)需要较高湿度要求外,其他主要设备设备工作湿度满足的要求可以在20-80%之间。
 从图中可以得知:
 a) 外界环境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可以满足主要通信设备工作环境湿度要求(20-80℃);
 b) 夏季和动机中可能出现需要空调处于加湿和除湿的情形,如果通过空调自身的加除湿功能来调节机房湿度可能会增加很大的功率损耗,并且部分机房精密空调不具备太大的调节湿度范围,此时可以考虑解除机房专用空调的加除湿功能,替代为机房增加专用加除湿设备来保障机房适当的湿度需要;
 2)湿度控制措施:
 对机房加以改造,增加机房通风换气能力
 由于机房外环境湿度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是能满足通信设备所要求湿度条件,所以可以通过加强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的对流换气来缩短机房空调加除湿时间;
 适当增加机房内设备隔断,提高机房空调利用率
 在大多中继机房和小的业务机房,现有的通信设备所占使用机房面积比例很小,如果整个机房使用空调加除湿功能将是很大的浪费,所有可以考虑适当进行设备的隔断处理,提高空调使用效率;
 在加除湿耗能较大的机房可以考虑增加专用加除湿设备
 此措施主要针对机房湿度变化范围比较大,并且机房空间较小的场合;
 根据设备规格:一般上每80平方米空间配置一台加湿机和除湿机,技术规格为加湿机5-9公斤/小时、除湿机3-5公斤/小时。
 在机房相对湿度低于20%时开启加湿机,相对湿度高于80%时开启除湿机。
3. 联机控制
 1. 采取空调联机控制运行的理论依据
 对于某机房区域配置两台或多台空调设备并且各自独立运行时,由于多台空调系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会带来巨大的内部损耗,现象是部分空调处于加热状态,而部分空调则处于降温状态,或者是部分空调处于加湿状态,而部分空调则处于除湿状态,其主要原因如下:
 空调内部温湿度传感器一致性差异或部分传感器损害;
 空调设备温湿度设置的差异或异常;
 空调回风路由得不同或整个机房温湿度部分差异;
 往往上述原因所带来的空调内部损耗不易察觉或无法察觉,这样所带来的电能损失时相当巨大的。以某机房所作的统计分析,从11月份至2月的机房电费支出中每月近三分之一的电费是由于多台空调处于独立工作而内耗掉了。
 2. 空调内部损耗分析
 假设空调Ⅰ对室内温度检测正常,而空调Ⅱ检测有1℃的偏差,两台空调设置温度为20℃,稳定状态范围在18℃ ̄22℃,当温湿度传感器探头检测到室温高于22℃时,压缩机将起动降温,低于18℃时,加热机构则起动升温。
 1) 0 ̄t1段:空调Ⅰ和空调Ⅱ处于稳定状态,空调Ⅰ检测的室温为20℃,空调Ⅱ由于偏差1℃检测值在21℃,此时两空调既不加湿,也不降温。
 2) t1 ̄t2段:由于机房温度的升高(或是外界环境变化,或是通信设备运行造成的温升)。空调Ⅰ和空调Ⅱ检测温度均在升高。
 3) t2 ̄t3段:由于空调Ⅱ的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已超过22℃(其实有1℃的偏差)。故空调Ⅱ压缩机起动,开始降温。空调Ⅰ也随之温度下降。
 4) t3 ̄t4段:随着空调Ⅱ的不断降温(此时已经存在传感器偏差引起的不必要的降温了),在空调Ⅱ达到20℃是并没有停止降温,因为空调内部设置有延时功能,仍要持续一段时间来降温,在t3时刻,空调Ⅰ的检测温度已低于18℃的临界值,故空调Ⅰ开始升温,此时间段是空调Ⅰ升温,空调Ⅱ降温,处于相互作用冲抵阶段,此时便产生严重且不必要的内部损耗。
3. 联机控制方案
 A. 选取机房中某一台空调作为主控空调(空调1),其他空调依次与其控制器连接;
 B. 通过主控空调来设置联机信息,包括联机数量、各台空调设置温湿度以及可设置空调轮流启停时间;
 C. 通过主控空调的传感器信息来控制机房所有空调实现一致性的升降温和加除湿状态;
 D. 通过主控空调控制多个空调轮流工作保障了各台空调定期运行,同时避免了由于自身传感器误差带来的部分空调持续工作,部分空调从不工作弊端。
4. 机房属性
 各地还应根据各自机房所带来业务量停开或少开机房专用空调,尤其是有些新建机房,可能业务量还没有上来,因此机房内的设备课内也较少,这样设备的发热量也不是很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我们人为的控制,增加巡视次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开机数量以及开机时间,也能节约一定的用电量。

序号
名 称
优先级别
建议运行环境
温度
湿度
A
语音机房
⑩⑩⑩⑩
30%-70%
15℃-30℃
B
数据机房
⑩⑩⑩⑩
30%-70%
15℃-30℃
C
IDC机房
⑩⑩⑩⑩
45%-55%
20℃-25℃
D
综合机房
⑩⑩⑩⑩
20%-80%
15℃-30℃
E
传输机房
⑩⑩⑩
20%-80%
15℃-30℃
F
动力机房(不包括电池)
⑩⑩
20%-80%
15℃-30℃
G
电池室
⑩⑩⑩⑩
40%-60%
20℃-25℃
H
其他机房
⑩⑩
30%-70%
15℃-30℃

4、其他
 从上表中可以得知:
 机房专用空调和办公室空调用电量占机房总用电量的70%左右,有效的降低空调的耗电量是降低运维成本的关键;
 除去设备用电(18%)外,机房照明在总的用电比例(10%)也是相当可观的,所以又必要再强调空调节电的同时注重机房照明的合理使用。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09622/n3651858.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更多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