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资讯 » 全息存储技术带来的更高要求

全息存储技术带来的更高要求

来源:中国绿色数据中心 作者:机房360 更新时间:2009-8-14 15:49:57

摘要:全息存储技术有望成为下一代存储技术有力的竞争者是时候拔掉大型数据中心那些耗电的硬盘了。与传统硬盘不一样,全息光盘不需要任何移动部件,相对于普通存储介质来说,全息存储几乎可以永久保存数据,在切断电能供应的条件下,数据可在感光介质中保存数百年之久。

  一封1.1M的电子邮件,从发送到接收,需要占用51.5M的存储空间。美国2010年即将投入运转的LSST望远镜,一个晚上就会产生多达30000GB的数据——数字时代对数据存储的需求超乎人们想象。
  
  “要知道,一家公司的IT支出中有75%用于数据存储,”日立环球的工程师余军说,“这其中包括设备成本和开启、冷却设备的电费。”2010年,全球数据中心能耗导致的花费将达115亿美元。如果按照电源的实际使用率在50%左右计算,仅100台服务器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运行的耗电量将达到54万度。
  
  然而,这些昂贵、耗能的服务器中的绝大部分数据大多时候都是静静地躺在那里,难得被叫出来工作一次。既然如此,何不将这些不常被访问的数据存储在体积小、节能的介质上呢?
  
  全息存储技术有望成为下一代存储技术有力的竞争者是时候拔掉大型数据中心那些耗电的硬盘了。它们费钱、笨重,又不环保!然后呢?刻盘呗!500G一张的全息光盘。
  
  2009年4月,一张500G的全息光盘在GE公司的实验室诞生。此前,市面上光盘存储的容量上限不超过30G。
  
  GE的500GB全息光盘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他们希望该技术在2011年或2012年左右走向市场,服务于电影公司、电视台、医疗机构这样的单位,能够用于存储超高清电影原始拷贝、大脑扫描图像等大容量数据。
  
  存储介质的突破
  
  全息光盘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1963年,宝丽来的科学家彼得·范·希尔顿就提出了光盘全息存储这一构想。整个构想说起来并不难理解——传统的光存储技术使用激光读写光盘上的“坑”,每个“坑”表示一个0或1的数字信号。而全息存储则可以在一个位置上保存一个全息图案,通过激光相位的不同读出多个数据单元,从而成倍提高存储密度。
  
  虽然说来如此简单,但真正要将其付诸实际,却并非易举。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存储介质。研究显示,一张光碟厚1毫米,而存储数据的感光层不过几十纳米。科学家曾希望通过增加反射层数来增大光盘容量,但未果。理由很简单,光盘层数越靠里激光的反射强度就越低,就会导致信号错误超出可读范围。“即便是在实验室,最佳效果也仅停留在16层。”GE实验室研究员托德·阿尔哈特说。
  
  2008年,另一家研究全息存储技术的公司,InPhaseTechnologies公司找到了一种双聚合混合物。他们将这种混合物涂覆在磁盘上,模拟磁光存储介质的大小和形状,推出了首款全息存储系统,但其售价高达1.8万美元,而单张300GB的全息光盘售价180美元。
  
  不同于InPhaseTechnologies公司,GE实验室找到了一种整体反光且适合写入的介质。“很多整体反光材料会过于敏感,数据写入不稳定。而我们发现的材料拥有一定的阈值,只有光超过一定强度后,信号才会被读写。GE将全息存储技术应用到这款材料上,可识别约1微米直径信号仅仅1%的反射率,可以轻易读取到内里20层,也完全可以在一张普通的光盘上存储超过500GB容量数据。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09814/n77891679.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更多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