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规划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规划

来源:机房360 作者:林小村 更新时间:2010/11/19 11:52:45

摘要:本文为大家讲述数据中心的一些技术知识,具体为您讲述数据中心的灾备系统的规划。

  1.灾备模式的基本体系架构

灾备模式主要有"同城灾备"、"异地灾备"及"同城-异地灾备"三种主要方式。同城灾备是指灾备中心与数据中心处于同一城市内,可同时采用同步备份与异步备份技术。其具有最低的投资成本,最快的灾难恢复速度,极高的数据保障,但无法应对区域性的灾难风险。异地灾备是指灾备中心与数据中心在不同的城市,一般只能实现异步备份。其投资成本较高,灾难恢复速度与数据保障能力略低,但可应付广泛的灾难风险。同城-异地灾备则是两者的结合,投资成本最高,但同时具有前两者优点。同城-异地模式也分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首先建立同城灾备中心,然后异地灾备中心实现对同城灾备中心的备份;一种是同城灾备中心与异地灾备中心分别独立为数据中心实施备份。

具体选择何种灾备模式,需要综合考虑所面临的风险特点、业务特点、成本投入等多种因素。由于数据中心面临的重大风险绝大多数都发生在数据中心范围内,而同城灾备中心在业务迅速恢复方面具有比较突出的优势,因此同城灾备中心的建设一般是必须的。灾备模式的选择建议如下:

(1)集中式的数据中心采用同城-异地灾备模式。由于其业务系统与数据的影响面广,由此必须采用最为可靠的灾备模式。

(2)分布式的数据中心,可在区域数据中心建立同城灾备,并通过数据总中心的异地灾备中心,实现对各分区数据中心的集中式异地灾备。当分区域数据中心出现严重故障时,可通过同城灾备中心实现对业务的迅速接管,而出现区域性重大灾难时,可通过数据总中心的异地灾备中心实现分区域业务的恢复。这一模式既减少了分区域自建异地灾备中心所需的庞大投资,又能提供全面的灾备保护。

2.灾备中心基础环境建设

灾备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选址。灾难备份中心与数据中心之间距离合理,应避免灾难备份中心与数据中心同时遭受同类风险。综合考虑数据中心与灾难备份中心交通和电讯的便利性与多样性,以及灾难备份中心当地的业务与技术支持能力、电讯资源、地理地质环境、公共资源与服务配套能力等外部支持条件。

(2)基础条件。机房环境要求与主中心相同,各项建筑基础环境(如防雷、防火、防静电、承重、分区隔离等,、供配电环境、温湿度空调环境、消防和监控安全环境等,都应参照数据中心机房环境设计,至少达到数据中心机房环境所属等级要求。考虑到灾备恢复情况下额外的外部技术支援,灾备中心在工作人员容纳方面应作适当考虑,以保证有足够空间容纳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集中协同办公。

(3)建设方式。灾备中心的建设方式可采用自建、共建与外包建设等方式,三种方式各有优势,需要结合各类机构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自建是指机构独立建设区域数据中心,此模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但投入较大,适用于大型机构。共建是指数家机构共同规划投资,建设参与各方共同使用的区域灾备中心。共建模式减少了各方的投资压力,但需要各方充分协调,有效实现灾备中心的建设管理,参与机构不宜过多,适用于中型机构。托管是指将区域灾备中心由专业的灾备服务商建设管理,机构向其租用灾备物理环境,实现数据与系统的区域灾备体系建设,此模式充分利用了灾备服务专业化的优势,在最大限度减少建设投资的同时,为信息系统提供可靠保护,适用于中小型机构。

3.网络备份体系规划
  
数据中心与灾备中心应建立网络热备份体系,当数据中心无法正常工作时,业务数据流可自动切换到灾备中心,保证灾备中心的备份业务系统顺利接管业务数据。目前网络热备份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利用多种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BGP等)实现。

网络备份规划要点如下:

(1)建立核心网络热备体系。数据中心是面向某个区域的庞大数据处理节点,必须在核心网络层面(如广域网、核心服务器运行的局域网)实现热备,才能保证灾备中心对区域内通信的可靠性。同时,前述灾备中心的选址要求,决定了数据中心与灾备中心之间必须建立广域网互联,因此在广域网层面实现线路热备显得尤为必要。

(2)灾备中心网络容量。应与数据中心网络容量基本一致,网络应采用一致的技术标准。灾备中心与数据中心同步传输的链路,其带宽必须大于数据中心的峰值数据变化量。因此,同城灾备网络,应灾备中心与数据中心之间应建立光纤网络。

(3)灾备网络应与数据中心网络采用不同运营。灾备中心对外的通信线路应采用与数据中心不同的运营商,降低风险关联。而数据中心与灾备中心之间同样需要建立两条不同运营商通信线路,以捆绑技术建立两地路由器互联,从而提高两地之间通信的可靠性,确保热备功能的有效性。

(4)尽量建立数据中心网络与灾备中心网络的负载均衡,有利于提高灾备网络利用率与提高灾备网络可用性。灾备中心网络基本是数据中心网络的复制,目前网络热备份技术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主-备模式,数据流正常情况下使用数据中心生产网络,当数据中心生产网络出现故障时,才使用灾备中心网络。这一模式实现简单,但灾备网络日常实际并不使用,既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提高灾备网络的可用性。另一种是负载均衡模式,正常情况下数据流同时使用两个中心的网络,数据中心网络出现故障时,则全部数据流向灾备网络。后者的实现技术比较复杂,需要专用负载均衡设备支持,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也可以在日常使用中验证灾备网络的可用性,建议尽可能采用此模式。

4.数据环境备份规划
  
1)备份介质

目前,主流的备份介质包括磁带库、虚拟带库与磁盘阵列。虚拟带库是将低性能磁盘组模拟成磁带方式进行读写存储的备份介质,它既保留了磁带顺序写入在数据备份过程中特有的高性能,又可避免磁带受外环境破坏、不宜多次读写的缺点,有利于数据保存与对备份数据的恢复验证。但虚拟带库与磁带库同样存在读取效率低的缺陷,只适用于数量庞大而RTO(恢复时间目标)要求较低(恢复能力等级为3以下)的数据备份环境。磁盘阵列则是以普通硬盘读写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备份的备份介质。磁盘阵列一般由具备高性能磁盘所组成,并通过高容量缓存与I/O负载均衡技术提高数据读写效率,适用于RTO性能要求较高(恢复能力等级为3以上)的数据备份环境。

2)备份传输

(1)数据备份传输的技术选择。数据备份复制方式主要有快照技术、异步复制、同步复制(表1)。数据复制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灾备需求分析中业务系统对RPO(恢复点目标)的要求。

   
表1数据备份份复制方式之比较


机房360微信公众号订阅
扫一扫,订阅更多数据中心资讯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01119/n680812745.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声明:凡注明来源的文章其内容和图片均为网上转载,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告知,会删除。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