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 » 关于智能建筑物防雷设计的探讨

关于智能建筑物防雷设计的探讨

来源:机房360 作者:小柯 整理 更新时间:2010/4/21 20:07:15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建筑物内雷电防护已提高了要求,信息系统的雷电保护成为考虑的重点。因此防雷工程成为一项多学科,跨部门的复杂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紧密结合信息工程技术和电磁兼容技术,采取综合治理、系统防护。

  
  3.3设计思路重点考虑部分:
  
  1)屋顶的直击雷防护;
  
  2)建筑物内机房的防雷电感应;
  
  综合考虑部分:
  
  1)建筑物内整个供电系统的防雷电感应措施;
  
  2)等电位连接和接地系统及其它;
  
  3.4具体防护方案
  
  中国银行湖南分行智能大厦位于长沙市东边,地势较高,主楼高63.30m,群楼高57.9m,长39.8m,宽13.5m。屋顶西端有广告铁塔高30m,铁塔东面有5个3m高的卫星锅。根据长沙地区近三十年的气象资料统计表明,长沙地区属于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为50天。按照GB(50057-94)计算,该大楼的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22次/a。因此,该大楼及楼内的各种微电子设备应按国家二类防雷标准进行综合防雷设计。
  
  1)直击雷防护:
  
  ①把屋顶西端高30m的广告铁塔作为防雷铁塔计算的防雷铁塔保护半径,按照滚球法计算铁塔的保护半径:滚球半径hr=45m  hx=3+1=4m(在原有卫星锅的高度基础上虚增1m) ;式中h为铁塔高度+主楼西端与东端高度差,h=30+6=36m  

  按照保护半径对照实际情况,即有三个卫星锅处于LPZOB,另外最东端两个卫星锅处于LPZOA区。因此需要在东端在树立一个桅杆式避雷针,以保护正在使用的小型卫星锅,按滚球法计算得,该避雷针高7m,避雷针和铁塔的引下线就近与屋顶接地预留(用4mmⅹ40mm镀锌扁纲)焊接连通,并且在焊接点加防锈漆。避雷针底座采用钢筋混凝土与该大楼主体连接融为一体,以满足针抗44米/秒的风速。
  
  2、屋顶采用了Φ8和Φ10的钢筋接150mmⅹ200mm的网格制作避雷网,并与大楼主钢筋进行可靠焊接连通,使整个大楼为一框架笼式结构。
  
  2)等电位连接
  
  所有进入建筑物的水管或其他金属管道在进入建筑物时进行有效接地并与每层的等电位预留接头电气连通。构件和不带电金属外壳必须用6mm2铜线相互连通,并与接地汇流排可靠连接。
  
  考虑到机房内设备多,按照QX-2000的要求,对机房内设备采用网型连接,第一,采用5mm×50mm紫铜排沿机房四周敷设。第二,将机房外侧大楼八个构造柱的主钢筋一一与接地汇流排电气连通。第三,将机房内的所有金属部件一一就近与接地汇流排连接。
  
  3)屏蔽建筑物内的所有的金属导线,包括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信号线均采用屏蔽线和穿金属管屏蔽,在机房地墙壁上,金属门、窗等应和接地预留件进行有效的焊接,使整个机房形成一个法拉第笼,用来防止外来的电磁脉冲干扰机房内设备。
  
  4)过电压保护
  
  供电系统的防雷
  
  由于长沙地域属多雷区,沿电源线路侵入的雷电电流不但可以损坏室内各种电气设备,甚至还引起室内的电气起火。按照国家标准规范GB50057-94的要求,供电系统的防雷必须采取三级防护。第一,在配电房变压器低压侧配电柜上安装100KA(10/350us)的SPD.第二,在大楼一楼配电柜业务系统专用供电线路的输出端安装40KA(8/20us)的SPD。第三,在十三层三个配电柜加装20KA(8/20us)的SPD,以抑制从电源线路波袭而来的感应雷电流。第四,从总配电间到大楼一楼配电柜采用铠装电缆埋地敷设。
  
  天馈和信号线的防雷
  
  对进入十三楼计算机房的各种信号线(包括电话线、DDN专线、卫星接收同轴电缆等)在输入设备接口处就近与屋顶接地预留母排电气连通,并安装相应信号避雷器,以抑制从天馈和信号线路波袭而来的感应电波,这些雷器的启动电压、响应时间、插入损耗、驻波比都要与相对应的设备相匹配。
  
  5)合理的布线设计
  
  防御雷电电磁脉冲对室内布线的要求非常严格。由于用作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柱内的钢筋和整个建筑物的屏蔽网都在外墙处,雷电流需经此处的钢筋分流到接地装置上,所以外墙处的电流密度大,电磁场强。本人认为机房内的电源和通信等线路的主干线设置在中心部位的电梯井的近旁,并且建筑物内的各种电气馈线都穿金属管保护或采用双层屏蔽电缆(或同轴电缆)。
     
  4、小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建筑物内雷电防护已提高了要求,信息系统的雷电保护成为考虑的重点。因此防雷工程成为一项多学科,跨部门的复杂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紧密结合信息工程技术和电磁兼容技术,采取综合治理、系统防护。设计当中必须严格遵循有关的规范和标准,对智能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应该单独考虑,综合设计,使防雷设计作到科学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虞昊《现代防雷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52)
  
  2) 关象石《防雷技术标准规范汇编》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19993)
  
  3) 苏邦礼《雷电与避雷工程》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4)、《狮门安全系统手册---防雷分册》2001.55)、《首届中国防雷论坛》2002.106)
  
  4) 陈一才《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小柯

机房360微信公众号订阅
扫一扫,订阅更多数据中心资讯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0421/n28665694.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声明:凡注明来源的文章其内容和图片均为网上转载,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告知,会删除。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