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布线资讯 » 火眼金睛识真伪——六类布线

火眼金睛识真伪——六类布线

来源:机房 360 作者:叶子 更新时间:2010-5-26 17:07:22

摘要:在看布线产品广告或许多布线线缆与配件的产品目录时,不知情的读者可能会留下这样一种印象,即六类布线系统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完成,并会误以为市场上已有许多可满足严格布线规范的布线组件和系统。 

  随着这几年技术以及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布线厂商的六类产品已经比较成熟,有了六类的正式标准,代表着其产品已经比较成熟,因此用户可以放心的选择六类产品了吗?
  
  在看布线产品广告或许多布线线缆与配件的产品目录时,不知情的读者可能会留下这样一种印象,即六类布线系统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完成,并会误以为市场上已有许多可满足严格布线规范的布线组件和系统。但是,许多人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当前自称符合六类规范的很多产品所采用的组件(特别是信息模块和插头)实际上只能满足超五类系统的要求。
  
  因此,用户有必要了解六类规范的进展情况。布线系统厂商在作出承诺时往往夸大其词,最终用户在选择产品时要保持头脑的冷静,确保自己不会上当受骗。
  
  六类/E级标准进展情况
  
  众所周知,标准的制定过程通常是比较缓慢的。但是,到目前为止,ISO/IEC几乎是在以闪电的速度来制定六类(E级)规范。最初的六类规范草案已于1997年9月提交讨论。在该草案中规定了六类系统的可用信道带宽为200MHz(以达到标准中最大频率下的正ACR规定)。在1998年1月举行的会议上,其它信道参数也被提交讨论。
  
  六类系统的认证测试比原来的五类或超五类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六类系统的投资很大,因此需要对自己的投资进行严格检测以确保投资的质量。另外,目前基于六类双绞线的网络应用还没有达到实用阶段,也就是说目前安装的六类系统目前还无法用实际的网络来检验其是否可以良好地支持高速网络,例如1000Base-T以及1000Base-Tx。所以认证测试是唯一可以确保将来可支持高速网络应用的最佳方法。关于网络和介质的关系及将来的发展将做后续介绍。
  
  标准中规定的最坏情况下铜线信道链路长度为100米,其中有90米的水平电缆(实心导线)、10米的绞合连线(用于工作区、跳线和设备连线)和四个连接器,这一定义允许在配线间内使用一个交叉连接,在开放式办公室布线系统中使用一个可选的归并点。
  
  六类性能保证
  
  不同布线厂家产品的适配器各有特色,测试厂家的工程师去测不同布线厂家的产品,需要背上一大堆插头。不要轻信厂商的承诺,因为市场上的许多产品并不能满足在最坏情况下的信道性能。以下是许多声称其产品符合六类建议规范的布线系统厂商使用的一些常用的营销手段:
  
  使用不对称信道来对产品进行测试
  
  信道的定义非常简单,但如果信道是不对称的,比如在仅使用三个连接、交叉连接或插座使用不同的硬件类型以及对信道两端的测试结果进行加权平均等情况下,信道的定义工作就会变得非常复杂。
  
  在信道两端使用不同的连接件时,某些类型的非RJ45连接件(允许端接配线间)可能表现出优于RJ45连接器的一些六类性能,但这种性能的提高是以跳线长度为代价而实现的。显然,当信道一端使用两个连接器,而另一端使用一个连接器或信道两端使用不同的硬件时,仅通过对信道两端的测量结果取加权平均值并不能保证其精确地代表了最坏情况下的信道性能。
  
  能否相信典型结果、额定结果、平均结果或平均最坏情况结果等说辞?
  
  某些厂商在其布线产品和系统规范表中经常使用诸如典型结果、额定结果或平均结果之类的说辞,有时也用这些参数来说明其产品符合六类规范。额定值或平均值可能对产品的质量统计有用,但不足以保证该系统符合六类规范。
  
  平均值取决于测量的样本及样本数,因此不能保证其100%的准确性。平均最坏情况值听起来要好于单纯的简单平均值,但因为平均最坏情况值只是产品最坏情况的平均值,因此仍不具备100%的准确性。
  
  提供纯电缆规范或者缩短信道长度
  
  称其产品可以满足六类规范的其它一些较为明显的手段还包括:以纯电缆规范来糊弄用户以及通过缩短被测信道的长度来掩盖其产品的ACR缺陷。在设计布线系统时,必须考虑所有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保证能够对所有参数进行必要的微调。纯组件规范并不能保证产品符合信道规范。
  
  安装优良的六类布线工程,对施工工艺的要求非常严格。人们关注的往往是产品、标准等因素,对施工问题不够重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通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业治琦先生指出:“施工不行,再好的线也白搭”。所以,在我们一眼识出真六类布线后,在去加倍的注重工程。
  
  责任编辑:叶子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0526/n34346632.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更多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