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云应用 » 关于公云在促进企业转型所起作用的思考

关于公云在促进企业转型所起作用的思考

来源:《金融外包》杂志 作者:黎江、邹均 更新时间:2011-10-11 9:23:25

摘要:企业利用云计算特别是公云来加速企业的转型的同时,也必须看清目前推广公云应用的障碍和探寻克服障碍的方法。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正步入缓慢恢复但又充满不确定性的后金融危机时期。这个时期的一个鲜明特点是西方国家企业靠传统的高借贷来实施外延性快速增长的模式已很难行通;而发展中国家企业靠高能耗和低劳力成本的模式来发展也出现后劲不足而难以为继。在这种形势下,上自国家政府,下到企业单位,决策者都面临着如何转型以适应新时期不断变化的形势,寻找新的增长点以生存、发展、壮大的课题。本文根据笔者在行业中的亲身体会,提出一些关于云计算特别是公云对促进企业转型所起作用的思考,以供业界人士讨论及企业决策者参考。
  
  云计算与公云的定义
  
  云计算是目前在信息技术行业中最具“人气”的技术,也已在IT行业中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子行业。在参阅包括云计算杂志的《二十一个专家对云计算定义》,维基百科及IBM等众多对云计算定义后,我们博采众长,力求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来对云计算进行涵盖业务和技术两方面的定义:
  
  从技术角度上,云计算是一种将虚拟的资源作为一种服务动态的、可伸缩的在网络上提供出来的计算模式;从业务角度上,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大规模的服务交付和消费方式。服务的支付采用“按使用需求付费制”。
  
  在这个定义中,“资源”并没有限制在电脑资源,也可以是业务流程,比如财务报销流程,人事管理流程等,都可以虚拟化成一种服务,在网络上提供出来。其中在互联网上提供的云计算服务称为“公云”,在企业内部网上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叫“私云”,而同时能够在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上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叫“混合云”。
  
  从云计算的构成来说,可以用简单的“云端服务”几个字来概括。具体来说,云计算大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端”,即用户端,也就是客户消费服务的界面和终端设备。目前端这一块大部分已被微软、谷歌、苹果等公司垄断;第二部分是由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云服务,这一部分目前还是“群龙无首”状态,将来是云计算创新和发展的大众市场;第三部分是“云”,即支持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主要是高可用、高能效的数据中心(T3或T4级),包括其中的电脑设备、存储设备、通讯设备和云计算管理平台。在过去几年间欧美国家已大规模开展数据中心改造、升级或新建,以达到提高数据中心能效,降低碳排放和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率。这为云计算在欧美国家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目前数据中心的建设在国内也开始起步,一些先行的企业已建成了T3或T4级的先进数据中心。IDC在今年预测,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在未来5年内仍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
  
  云计算相对于传统计算的优劣势
  
  与传统计算相比,云计算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提高了计算资源的利用率。不单可以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也可以提高软件资源的利用率。多租户支持(multi-tenancy)就是指同一个软件应用可以给多家企业使用,这是因为云计算提供逻辑上的隔离环境,使得每家企业使用的软件应用都不受别人影响。二是极大的提高了运算效率,同时提高了可用性和容错能力。三是提高了信息系统管理的工作效率。云计算提供自动化的服务管理,可以自动的装卸服务而不需要象过去那样需用手工来安装、配置软件。
  
  当然,任何新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云计算的劣势是由于其虚拟和并行环境,使得用户很难跟踪一个特定的计算任务在哪个节点执行。另外对一些过多涉及访问非共享资源或有复杂业务逻辑的判断和分支的计算任务,云计算的并行优势将很难得到发挥。最后一个就是云计算提供的虚拟和并行环境以及自动化的服务管理,都需要有一定的资源开销代价。如果不是用于大规模的计算环境,这些开销就会得不偿失。
  
  当然,我们是根据当前的云计算技术特点来分析这些优劣势。云计算也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今后无疑会有更多的优势出现,有些劣势也会得到改善。
  
  [企业要实现转型任务,首先要有一个能灵活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的整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适合及非适合于云计算的使用场景
  
  根据云计算的优劣势,我们可以从大体上来判断适合及非适合于云计算的使用场景。首先,云计算适合于将计算资源集约经营,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资源利用率和降低能耗。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及其计算任务的特点,可以租用公云作为非生产系统的运行环境,象开发、测试环境等。另外,象处理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档系统、电子邮件、网页、图象、视频、数据备份等,都很适合于云计算的使用场境。特别是系统灾备,由于云计算在架构上提供冗余和物理位置的透明性,使得过去靠磁带备份,然后手工运到灾备中心;灾难发生时从磁带恢复数据的纷繁程序得到大大的简化。现在可以自动的把数据在线复制到远程的灾备中心,同时也能自动的将数据从备份恢复到生产系统。所以使用公云的灾备服务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业务可持续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还有象虚拟终端、结构化数据挖掘和分析等,都是适合于云计算的使用场景。
  
  从目前云计算的技术特点来看,云计算还不适合于处理涉及结构化数据的交易处理。这些交易处理通常需要在关系型数据库中锁定记录,等待所有参与交易的系统完成数据的修改,如果某个系统出错还要全部回退以保证交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目前企业的主要生产系统,象银行的核心系统,民航的票务系统等都是类似性质的交易系统。云计算的虚拟环境和并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发挥优势,同时在实时性上还比不上独立的非虚拟系统。另外对一些审计要求严格的系统,也不适合在云计算的环境运行。这是因为在虚拟及并行环境中,任务留痕和跟踪要比固定的运行环境困难很多。最后,对有着复杂业务逻辑判断、分支的计算任务,目前云计算也不是特别适合。主要原因是这些任务不容易在并行的环境中优化。当然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
  
  当前企业转型所面临的挑战
  
  在后危机时代,国内外企业大部分都需要通过企业转型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以达到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目的。企业转型的任务是把握市场的脉搏,找准经营的方向,增加客户关系的粘连度,优化企业管理和生产流程来降低成本及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实现这些转型任务,企业首先要有一个能灵活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的整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该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不单要有在各业务部门中能高效率处理业务交易的子系统,而且要能在整个企业层面上提供统一的人事、财务、生产计划、客户关系、市场销售、客户服务等各方面管理所需的信息和决策辅助服务。
  
  国外企业信息化起步早,信息化管理程度普遍比较高。但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企业过去在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脱节,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开发各自的信息处理系统,在企业内部形成很多信息孤岛。加上老旧系统多,系统整合难度很大,要实现一个既高度整合、又能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很多时候比推倒重建还难。而国内很多企业信息化起步晚,信息化管理程度比较低。企业多数还是以产品为中心,没有转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上。他们既没有使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来掌握客户的需求,维系与客户的联系;也没有通过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来科学的进行生产管理,在后危机时代必须从靠低成本竞争生存的状况及时转型,否则很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对手淘汰。
  
  [公云是一种新的业务模式,企业可利用公云代替或部分代替传统的信息化方式,此外公云也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业务创新空间以及拓展市场的新渠道]
  
  公云在业务上促进企业转型的作用
  
  西方的银行、保险、电讯等大型企业首先看中了云计算能降低电脑信息系统运行成本这个特点,多数都开始在企业内部构建私云。通过构建私云,企业将原来物理的计算资源虚拟化,不同的应用系统能够共享底层的物理计算环境,同时在逻辑上又运行于相互独立的虚拟机中。同时私云的资源管理系统还能提供自动系统装卸,动态资源调配的功能以满足对计算资源需求的变化。这样不单整个计算环境的使用率可以大幅提高,而且极大的提高了计算资源管理的效率。例如需两三个月来搭建的测试环境,在私云建好了之后可以在一小时内就能搭建好。
  
  不过与公云相比,私云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云计算。企业仍然要购买价钱不菲的硬件和软件来建私云,而不是购买云计算中所强调的服务。另外私云只是针对企业内部提供计算服务,虽然可以在企业内部实行付费服务制度,但并没有真正在法律意义上的业务往来的服务合同。而且因为云计算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的技术标准还没成熟,私云的软硬件生产厂家都想把客户的私云锁定在自己的专有技术上,以造成客户对厂家的长期依赖。这样企业仍然担负私云的技术风险和运营的风险。另外,企业要具备一定规模的计算需求才有必要拥有自己的私云。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来说,建设自己的私云,既不现实也不合算。
  
  公云和私云从技术上说没有本质的区别。公云与私云的根本不同,在于公云是由专业的云计算提供商来运营,并对公众提供服务;而私云则是由企业自己运营,只对企业内部提供服务。下面我们主要来讨论公云在业务上对促进企业转型所起的重要作用。
  
  首先,公云是一种新的业务模式。企业可以在两方面利用公云来促进业务的转型。第一方面是企业可以使用公云来代替或部分代替传统的信息化方式。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降低了信息化的成本。使用公云的服务在某种意义上实际上是在更高层次上推行服务外包。使用公云而不是自建私云或是传统的信息系统,可以将原先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本开支转化成日常的运营开支,这不但减缓了企业的融资压力,也使得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能享受到税务的优惠。二、提高了信息化的效率。有了公云后,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公云的服务来加速信息化的步伐。比如说,企业可以购买“平台即服务”来开发应用,也可以购买“设施即服务”来运行应用,或是直接购买“软件即服务”的现成应用而不需自己有开发和运行的环境,极大的缩短信息化的周期。三、降低了信息化的风险。由于各种技术都存在生命周期,如果企业的关建应用是建立在被淘汰的技术或是由没有厂家支持的产品上,就会对企业的运作带来很大的风险。过去十几年在西方兴起的IT服务外包,一方面企业将信息系统的运营风险,转移给提供IT服务的专业外包服务提供商,另一方面也给西方企业在组织架构上造成冲击,企业原先的IT员工有些被迫加入提供外包的服务商,有些被迫面临失业。国内由于信息化起步比较晚,加上体制不同,IT服务外包还没有真正起步。公云的出现,给国内企业提供了一个避免西方国家走过的弯路,快速实现信息化的捷径。
  
  其次,公云提供给企业一个广阔的业务创新空间以及拓展市场的新渠道。企业可以利用公云平台,把传统的服务转换成云服务,在互联网上发布。与传统方式相比,可以向更大规模的客户群体提供服务。例如亚马逊网上书店,最初因为网上书店对计算能力的需求随时间的变化(淡旺季,交易高峰期和低谷期)而变化,所以开始构建云计算平台来提供网上书店所需的弹性申缩的计算能力。后来他们发现在非繁忙时间,可以把多余的计算能力和存储作为服务出售给客户。最后他们跳出传统的电子商务零售商的思维框框,提供“电脑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甚至将传统金融行业的支付服务也变成云服务提供出来,逐渐从一个普通的电子零售商转型成一个公云服务提供商的领军企业。
  
  [推动公云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特别是公云提供商以及服务提供商的“可问责程度”]
  
  当然企业不一定要自己构建公云,可以利用公云服务商提供的“平台即服务”来开发云服务,然后在该服务商的公云上发布服务,或者直接在公云上发布已有的服务。例如,一些公云提供商象谷歌的AppEngine,Salesforce.com的Force.com,微软的Azure都是可供用户开发在他们各自的公云平台上运行的服务的平台。
  
  目前国内公云虽然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只有象软件杀毒、数据备份、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不多的公云用户案例,但未来前景广阔。可以预见,很多传统的业务服务,象财务会计、报表设计、打印、环境监控、人事管理、数据分析、市场营销等都会移到公云上;甚至“X即服务”[5]的理念都已被人们提出,这说明在公云上的服务创新是无限的。企业通过公云这个平台,可以实现从过去面向产品到面向客户服务的经营方式转型,同时更紧密地联系客户和即时把握市场动向。当公云的应用日渐普遍时,就会引起产业链的重组和产业格局的变化,很多行业的壁垒会被打破,新的竞争者会从意想不到的行业中涌现。象诺基亚,索尼等公司,在几年前可能做梦都想不到一个专营电脑的苹果公司会成为他们最大的竞争者。有人甚至断言,云计算是继工业化革命、信息化革命后对产业界影响最大的一次变革。如果这个论断是正确的话,那么企业界就不能单单把云计算做为一种新技术来对待,而是要把它提到业务策略的高度,利用云计算来促进企业的转型。否则企业很容易会在云计算时代给竞争者超越,甚至被快速变化的市场淘汰。由此看来,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技术,云计算给后来者提供了超越目前各行业霸主的利器。
  
  推广公云的障碍
  
  相对私云而言,大家普遍认为公云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因为公云存在着法规、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首先,一些国家的法规不允许带有敏感信息的数据存放在他国的数据中心。企业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相对简单,就是要把带有敏感信息的系统放在本国的公云上。另一方面,由于公云的开放性和对公服务,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会比私云会更严重。虽然目前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技术发展很快,从应用的展现层,业务逻辑层,后台数据库,网络通信甚至存储硬件上都可以对数据加密或对敏感信息进行实时覆盖,但是安保技术和黑客技术永远是一对发展中的矛盾。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是开放系统,就没有绝对的安全。关键是要在风险与代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解决安全隐私保护问题不能单靠技术,而要结合监管,法规,操作规程等其它方面的配套措施来全面考虑解决方法。只要找准方法,公云在安全和隐私问题方面的风险是可控的。
  
  在这里我们特别提出一个观点,就是推动公云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特别是公云提供商以及服务提供商的“可问责程度”,国外也叫“Accountability”。公云上服务的提供和消费,是发生在服务消费者和提供者两法人之间的一种商业行为,在法律上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服务合约的关系。公云这种业务模式能不能推广,关键看消费者和提供者是否都觉得服务合约公平合理,双方的利益是否都得到保护,而且大家是否都有忠实执行合同的意愿和信用。也就是说,如果云服务提供商能够保证合同中声明的服务质量,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或者在出了质量或安全问题时,云服务提供商能按合同提供适当的赔偿,那该云服务提供商的可问责程度就高。当然服务提供商必须有合理的报酬才能提供“可问责度”高的服务。目前大家对公云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担忧,归根结底是对公云提供商的“可问责度”的担忧。这个担忧其实也不无道理。单从国外的几间公云提供商象亚马逊、Salesforce.com所公布的服务合同条款来看,服务消费者必须承担服务消费的所有后果。公云提供商只需要在所提供的服务可用性达不到标准时给消费者提供象征性的额外服务补偿。这个当然算不上有“可问责度”的服务。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敢在重要的业务流程中使用公云的服务。所以说,公云发展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技术上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而是云计算参与者的“可问责度”的问题。和其它行业一样,云计算的发展也会有个过程。开始会不很规范,参与者的“可问责度”不高。但随着技术和市场的成熟,竞争的因素会使得参与者不得不提高自身的“可问责度”,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从而最终克服这个障碍。
  
  如何利用公云来促进企业转型
  
  企业在开始规划公云的使用时,也要遵循“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快速行动”的原则。“大处着眼”,是指不要把云计算只当作一种技术来看,而是要把它提升到业务策略的高度,审视公云对企业信息化和业务模型所产生的影响,制订相应的计划来利用公云促进企业转型。在做计划时,首先要对企业当前的信息化程度,业务模型和经营状况有十分清楚的认识。然后要制定目标,检查现状和目标的差距。最后要找出一些能通过公云来缩短差距的项目。“小处入手”是先选小的、容易完成、见效快的项目入手,这样可以积累经验,降低风险。比如说,企业做计划时,可以先考虑在非生产系统使用公云的服务,象利用公云的数据备份服务,可持续业务计划服务,开发和测试平台服务,或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等服务。每次选择实现一种服务。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加快转型的速度。这时候就可以开使考虑在生产系统上使用公云服务,比如说使用公云的客户关系管理,或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等服务。当发展到最高境界,企业可以利用公云来开发新的服务,并在公云上发布服务以推进业务模式的转型。“快速行动”是指执行计划要及时果断,既不能匆忙行动,又不能坐失机会。行动的关键是选择“可问责度”高的服务及其提供商。主要的任务是和提供商谈判,达成一个大家能接受的服务合同。服务合同应涵盖双方的责任及义务,象数据的归属权,服务质量,达不到质量的赔偿等都要明确列出。最后是服务的合理定价。很多消费者往往只知道回避过高价格的服务,而不知过低的价格会使服务提供商无利润可赚,从而使其“可问责度”大打折扣,最后其实是服务消费者担负服务提供商违约的风险。
  
  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得出了两个基本结论。第一是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云计算给国内企业提供了超越当今国外先进企业的契机和手段。企业应抓住时机,及时利用云计算特别是公云来加速企业的转型。第二是企业必须看清目前推广公云应用的障碍和探寻克服障碍的方法。而障碍的完全克服,有赖于整个业界“可问责度”的提高。每个企业现时能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可问责度”,同时与“可问责度”高的云计算提供商携手合作,推进云计算在产业界的健康发展。
  
  关于中金数据
  
  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中金数据系统”)于2005年5月10日正式开业成立,是国内领先的云计算运营服务商和信息系统外包服务专业提供商。以自主建设、覆盖全国的大规模、高等级数据中心为基础,为行业客户提供信息技术系统的场地基础设施和系统运营管理服务,提供灾难备份和业务持续性管理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国内领先的云计算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云咨询、云集成、云运营的全方位服务。更多请关注:www.centrin.com.cn 
  
  责任编辑:Alice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11011/n043130001.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更多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