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谈UPS » 张广明:论数据中心UPS供电系统输出直流化变革

张广明:论数据中心UPS供电系统输出直流化变革

来源:机房360 作者:Randy编辑 更新时间:2012-4-18 14:55:36

摘要:本篇文章是中国电源学会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广明关于数据中心UPS供电系统输出直流化变革讲述。

  主持人:我们知道绿色节能这个事情来讲,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用户无论是从自身运维的需求,或者从我们政府节能减排的方向考虑,我们都是关心数据中心绿色节能的问题,绿色节能和能效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今天下午我们会有不同的嘉宾,就不同的方面跟大家交流数据中心如何节能。
  
  张广明:大家下午好,我讲的是关于直流电UPS的事。我认为UPS输入电压的直流化是重大的变化,它的定位是这样的,直流UPS,因为这种变革,UPS表现出它的可靠性差,特别在电信中,原来用的很少,后来数据中心网速发展以后,他们感觉到UPS系统跟48组比差的太远。实际上我们去研究它的时候,也认为它的可靠性很难提高了。所以它改造的对象是交流数据的UPS。直流UPS应用正是交流UPS,我们叫做DCUPS,相对48伏是高压,在数据中心里面电压并不高。给高压的感觉反而不好。为什么它是重大的变革,不仅仅是体现在它的技术上的变革,还涉及的领域太广。它涉及的领域分三个方面,一个是所有的用户接受不接受,第二个电源设备厂商,它有没有认识到搞不搞,第三个IT厂商接受不接受。直流UPS直接负载是IT设备的开关电源,如果它的负载不接受,IT厂商不接受,这场改革也不接受,这时候处在这个阶段,IT厂商不与理睬的阶段。这个也理论的研究,产品的研究,应用试点,产品推广,交流UPS,直流UPS共存,最后还要跟国际同步的事,所以它是漫长的过程,从这几方面来看,它都属于重大的变革。
  
  我要讲6个方面内容,IT设备输入电压要求变化。我讲一下历史。第一个问题IT设备输入电压要求变化,演变的过程。原来一定要用交流,原来为什么用交流,是不是搞错,现在改成直流为什么?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那时候计算机供电系统是这样一个系统,这个负载完全是半导体国际电路了,要求5伏12伏24伏,我们搞电压这三种,24伏驱动用,12伏覆盖要用。这个电源部分两个变化,这边是整流,这边是ACDC,也可能是降压,不一定是变换,当时这样搞的。由于半导体器件水平很低,那时候没有大功率的半导体器件,它耐受不了高压,必须要经过变压器降压,当时变压器做IT设备的电源里头了,就是进来以后先变压器然后再变化,这是70年代我们都这样搞得。所以这个IT设备要求一定是交流,就是从这开始的,一定要交流供电,因为变压器在前面,你不给它交流,它没法工作,这是开始为什么用交流的。到70年代80年代,这时候开始加UPS,尼克松访华带来比较成熟,比较老的UPS。在我们国家在80年代初才开始加UPS设备。由于这个系统必须交流输入,UPS自然是交流输出,这就是UPS一开始交流输出的原因。那么到了70年代80年代以后,那时候开始变化,我们那时候叫20KX,20的革命,甩掉了输入变压器,形成现象的开关电源,它技术也在进步。但是UPS没有跟着变,它还是交流输出,而且一下子延迟的40多年,到40多年现在。提出这种说为什么不可以去掉变换,直接供,应该是90年代,就是20世纪九几年到2000年的时候提出来,九几年开始有人提出这个问题,说我们不要变压器了,提的人慢慢的多的,已经有专利就是2000年之前已经有这个专利,那时候提出来。这就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第二个问题对UPS供电系统技术发展的探讨,发展趋势探讨我们指出UPS直流化变革的趋势,自然而然走这条路,这里面讲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传统UPS供电系统的现状和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是典型的UPS系统,这个数据供电中心系统包括前面的系统,UPS是典型的系统,6脉冲整流,形成34斜坡电压,整个这个过程,这是最典型的。那么这些系统我们总结四句话,第一句UPS系统本身能源两次变换。两个斜坡电流源,由于是交流输入,对于没有改造,用UPS简单整合斜波很大。备用能源电池不能直接保护负载。这个电池不能直接保护负载,要通过UPS里面最薄弱的环节,ADCAC负载充电,这是第三个特点。第四个特点负载供电可靠性取决于UPS系统的可靠性,我这四句话都是后面要对着看的。我们看这个供电的可靠性,不管是势电输入,还是电池,最决取决于UPS。这40年里面UPS技术的发展,产品的发展干什么?主要是干两件事,第一个解决斜波的问题,负载的斜波增加UPS的负担,可以解决掉,输入的斜波怎么办,一个是把6脉冲加5次滤波,改成12脉冲,加11次滤波。UPS厂家产品比较,看谁先进不先进,也是比较这个,第二个解决可靠性的问题,负载的可靠性取决于UPS,怎么办,搞系统的结构,还有机能化。结果怎么样?大家做的那么多的工作,花那么大的精力,结果怎么样?基本状况系统不断复杂化,设备堆积、结构臃肿,成本不断攀升,效率难以再有效提高,五花八门标准化。那么运行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个不说的,大概有20几个问题,有6大类,系统可靠性、斜波干扰,标准化问题,系统灵活性、扩展性,系统维护难的问题,六大类。
  
  咱们思考一下,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个可靠性的问题,大量的工作都为了提高可靠性,那么怎么看可靠性,因为这个可靠性为什么对负载提出越来越高,大家越来越不满意,就因为它本身不可靠。大家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必须这样看。如果我们直接用电网,大概提出来不是可靠性的问题,电网比较可靠。UPS的可靠性不如电网,电网可能一年一次,UPS就不一定。总的来说是这样的。因为它系统可靠性存在问题,因为UPS本身可靠性不高,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斜波源治理的问题,为什么谐波成这么大的问题,花这么大成本精力解决它。值得思考,系统谐波是负载和UPS自身产生,不是电网带来的,也不是IT设备形成带来的,是供电系统自己形成的。一个可靠性问题,是它自己不可靠,谐波又是它自己造成的。建造成本,系统建造和运行的成本还要继续提高吗?还需要,要实施可靠性,必须使系统复杂化,目的是为了提高可靠性,所以提高可靠性的代价,只能是提高成本换来的,系统越来越复杂。系统复杂维护难度增大,可靠性不能真正有效的再提高了。
  
  能源效率,由于对可靠性的要求,使系统越来越复杂,能源效率,供电系统能源效率所讲低,第一位不是设备本身,我的效率达到95%,这是实际情况,有些机器真的是这样,系统里面UPS80%以上,因为它能源利用率很低,它的额定负载100%,它才25%,它有75%的余量,每台UPS工作了10%几,这个是系统方案造成,不是设计造成的。系统方案决定它就是四分之一的负载量。整个系统效率是多少,75%左右,就包括前面的变压器各种配件一直到后面整个的架构,UPS都不到90%。使用维护难度大,这是不言而喻,适用性差,标准差也是很困难。结论是什么?可靠性的提高将越来越困难,要提高可靠性越来越困难,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使用传统的技术不可能有高可靠性高效率,要提高可靠性肯定提高成本,降低效率,这些问题难以解决,因为产生问题原因始终存在,就是它固有的交流供电这个体制,这个体系结构决定了它。
  
  第二个方面就是对提高UPS供电系统可用性的探讨。就是我们现在讲可用性,不讲可靠性,数据中心真正要求可用性。这里有四个小问题,对备用能源配制方法的探讨,原来系统是这样,备用能源是这样配制的,就是备用能源恩坚持要通过UPSAC、DC负载,串联性配制,备用能源也是串联性配制,我把它作为系统功能设计策略的误区。那么它的可靠性以电池来说,电池不能直接把握负载,这里有一些数据,差的很多。备用能源配制方法的探讨。电池故障的特性,直流UPS对负载功率的可靠性实际上等于电池供电的可靠性,不像传统交流,电池再可靠,对负载供电也不见得可靠,这里面电池可靠,负载自然可靠。实际上直流UPS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等于备用电池的可靠性,这是要肯定。为什么电池直接对直流UPS可靠性有大幅度提高。电池是非常可靠,也不是,它也不是很可靠的东西,为什么改变这种系统以后,它系统可靠性就非常高?新的配制是这样的,备用是这样过来的,主电源是这样过来的。对可预见非突发性故障,对不可预见突发性故障的讨论。电流直接负载可靠性非常高。什么是可预见非突发性的故障,以电池为例,电池的故障现象,电池容量不足,电池失效等等,所有这些故障都是直观可见而且很容易被测量到的。你大不了把每节电池充电电压看一下,所有故障都有发生过程长,有渐进过程,不是突发性的特点。所以对于具有这种故障特征的设备,通过维护很容易发现故障隐患,也有充裕的时间不影响系统运行的情况下,排除故障隐患,或者安排计划停电,进行维护。模块48伏这么可靠,不完全是,有很大的电池系统,电池系统维护的非常好,这是它整个系统可靠性高的根本的原因。
  
  那么40伏模块电源不见得比现在UPS水平高,大家都是同一个水平下,就因为48伏电池直接后面等于直流供电,同时电池也有这种特征,所以他们对电池维护要求很严格。它保持它的电池系统始终是新的,如果发现它的漏液,没有关系不马上换,他有充分的时间让你更换它,这是可靠性高非常重要的原因。不可预见突发性意见,好像其他的设备,比如说UPS等其他的。这个系统的管理只能判定它工作状态,电压多高,电流多少,机壳温度多少,这些可以判定,判定是不是有隐患,对电路板焊点有隐患,确实不可见,也是难以测量掉,你说哪个焊点,你怎么测它,没法测,第二个特点故障一旦发生,就是系统肯定马上瘫痪,所以说这些特点就是这个设备,你事先没法测量,发生又是突发的。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2418/n684735574.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更多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