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云计算与大数据对信息化的启示

云计算与大数据对信息化的启示

来源:机房360 作者:机房360 更新时间:2016/4/2 14:48:54

摘要:云计算和大数据等话题,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而实际应用方面,大家又都大体处在探索阶段,气象部门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始终较为谨慎,可供借鉴的案例十分有限,因此今天我主要向大家汇报一下气象业务信息化方面的心得,以及对这些新技术的看法和应用预期。报告分三个部分:第一,现代气象业务简介。第二,气象信息化概述。第三,气象业务信息化发展战略思考。

  一、现代气象业务

  目前我国气象部门的核心业务由探测、预报、服务三个部分构成。

  探测业务主要是用于采集或获取自然界所有与气象状态有关的信息,以用于气象预报业务,所以探测业务是服务于气象预报业务的,其业务工作由探测系统完成。探测系统以传感器工作所在的空间位置来进行分类,分为地基、空基和天基三部分。其中,地基观测系统主要是指那些传感器位于地球表面或直接架设在地球表面的观测系统,比如各类的地面观测站。其内容又可分为地面气象观测系统、地基遥感探测系统、地基气候观测系统、地基移动观测系统、大气边界层探测系统、中高层大气探测系统等等。空基探测主要是指那些传感器位于地球表面以上,但是在大气层以内的观测系统,例如无线电探空,飞机探测等等,其探测又可分为飞机观测、气球观测、火箭观测等等。天基观测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就是指传感器位于地球大气层以外的观测系统,主要就是指气象卫星。而细分之又有高轨道气象卫星也就是同步气象卫星,低轨道气象危机也就是低轨气象卫星,小卫星等等。

  气象业务的第二部分是气象预报主要分为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两部分。其中,天气预报又分为短时天气预报,也就是指1个小时以内的天气预报。短期天气预报,也就是数小时到一天之内的天气预报。中期天气预报也就是数天的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则分为月季气候预测,也就是一个月到一个季度,就是三个月这样一个范围。季度年季气候预测,也就是几个月到一年的气候预测,以及长期气候预测,也就是时间跨度在十年左右的这样一种预测。

  大家都知道实力是一个部门工作能力的基础,对气象部门而言,其硬实力无疑是气象预报的准确率,而其软实力则很多,比如包括气象工作服务的效果,工作的效率,效益,效能,创新能力,应变,敏捷程度等等。从上面的概要介绍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气象业务是典型的信息业务,气象业务系统是典型的信息业务系统。

  二、气象信息化概述

  1、气象信息化阶段性特征

  我下面来介绍一下气象信息化概述。我们先从气象信息化的阶段性划分来着手。

  就发展的态势而言,建国以来的气象信息化发展经历了艰苦创业、稳步发展、快速发展、高速发展等四个时期。目前正在步入创新发展时期,也就是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以前的艰苦创业期,上世纪80年代的稳步发展期,上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期,进入21世纪后也就是2000-2014年的高速发展期,以及自2015年开始的创新发展期。

  而从气象信息化建设内容的特征来进行分析,又可进一步归纳出建国以来60多年的气象信息化发展实际上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上世纪50余年的资源建设阶段以及本世纪初至今天的技术应用阶段。

  资源建设阶段也就是指1949-1999年阶段,这一时期由于公共基础设施(比如说通信、计算等方面)无法满足气象业务正常运行所需要达到的标准,气象部门曾经花大力气建设这些必须的IT资源,因此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先进信息技术的不断引进和信息技术设施的陆续列装,以满足气象业务在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等方面对传感、通讯、计算、存储等基础信息技术资源,也就是IT资源的基本需求这一阶段是IT资源由稀缺阶段向满足基本需求的温饱状态过渡的阶段。

  技术应用阶段也就是指2000-2014年这个阶段。2000年气象部门基本解决了以通讯、计算和存储为主要内容的IT资源稀缺问题。信息技术在气象部门各级各单位的应用实践工作全面展开,并且逐步波及到业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各个角落,互联网、移动通讯、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与气象业务的融合逐步深入的现象日趋显著,各级各单位自身业务能力得到空前提高。

  与此同时,管理工作也从无纸化办公逐步转向过程的系统化和流程的规范化。这一阶段的特征之一是信息技术与气象部门业务、科研和管理等各个领域,各项工作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以信息系统为特征的各种业务系统大力涌现,并广泛代替了原有传统的业务工作环境,大范围拓展了气象部门的业务。

  这个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气象信息资源的价值开始得到高度重视,因为在此以前大家主要重视IT技术和IT资源。对数据本身的价值认识还没有到现在这样的高度,随着IT资源的逐渐丰富,对数据本身的价值开始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进行气象观测系统全面升级改造以大规模提高气象观测数据时空密度和获取途径的同时,对观测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也随之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2、目前存在的问题

  2000年对于气象IT部门而言是一个分水岭,因为在此以前气象业务是由探测、预报、信息、服务四个部分构成的,而2000年以后气象部门的领导层开始重新审视气象IT工作,新形成的气象核心业务由原来的四部分改换成了现在的探测、预报、服务三个部分,就是我最开始在介绍的时候所说的。这个时候气象IT工作就不再居于气象核心业务之中了,其原因是因为2000年以前气象业务要想正常开展工作,首先必须解决数据、通讯、计算和存储等IT资源的温饱问题。而2000年以后气象部门的IT资源问题已经脱贫,气象业务要求回归气象本位,提高预报和服务水平;这当然并不意味着气象部门不需要气象IT工作,而是要求气象IT工作要专心服务于探测、预报、服务三大核心业务,不能脱离气象业务的主流方向,要始终贯彻为气象业务服务的宗旨。

  在此后的十几年,也就是2000年至2014年年初,由于IT资源开始大众化,气象业务部门对气象IT部门的依赖程度大幅度下降,同时气象IT部门又没有及时的转变观念和角色,服务意识、能力和水平都无法完全达到业务部门的要求,尤其是由于缺乏气象业务的整体规划,缺乏统筹管理和协调,于是导致了各个业务单位为了自身的发展,毫无规划的大量的自建系统。

  2008年金融海啸,4万亿的投入,导致这一时期气象部门建设项目数目增多,而且规模空前。由于缺乏整体规划管理,项目建设局部井井有条,而整体混乱无序的现象有所加重。于是不久以后,部门内业务系统林立,数据库林立,服务器林立,网站林立等等,负面现象开始严重起来。

  2014年对于气象信息化工作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在这一年2月份习主席提出了“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著名论断。信息化工作在气象部门再次得到高度重视,在客观分析了气象信息化建设现状后,气象部门得出了如下结论:

  (1)业务系统建设不节约,总体表现为大而无序,大而无安,大而无力。无序,大家都好理解,大而无安就是虽然大,但是不安全。大而无力就是虽然大,但是并不强有力,就是效率不高的意思。那么气象信息系统的数量庞大,低水平,重复建设,业务流程无序,运行维护成本高等碎片化现象日益严重,系统之间边界划分不清晰,各系统之间存在的功能交叉,模块重复的现象,气象信息系统整体效率不高,集约化程度低等等。

  (2)信息资源管理效率不高等其他的问题,时间关系我就不再逐一展开了。

  下面我们进行一下问题的分析,就目前的情况,虽然业务系统遍地开花,但各业务系统之间业务功能大量的重复,业务烟囱繁多,业务流程复杂,工作效率低下等现象普遍存在,而管理机构的问题甚至更为严重。管理信息化工作至今上停留在公文流转的电子化阶段,职能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并没有因为电子政务系统的建立而得到有效的整合,管理系统彼此相对独立,信息孤岛现象较之业务部门毫不逊色,工作效率长期低下。整体上集中表现在效率低、效益低、效能低。因此未来一段时间气象信息化工作就是努力达到三个高效: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

  问题是为什么气象部门信息化工作的水平在1980-1999年,也就是资源建设阶段曾经领先于国内许多行业,但在进入21世纪后却迅速落后了呢?而且在由先进转为落后的这十几年里面,我们所引进的设备是最先进的,所采用的技术也是最先进和最成熟的。经过我们分析认为:导致信息化工作落后的原因并不是设备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内部协同问题,是岗位之间,功能之间,系统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乃至行业之间的工作协同不利,所以现阶段气象信息化主要内涵是工作协同,也就是通过工作协同来达到气象业务工作的高效率、高效益和高效能。

  三、气象业务信息化发展战略思考

  基于上述分析,我和我在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的同事们一道,在去年一整年时间里对气象信息化发展战略工作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成果,今天就将业务部分的成果,也就是气象业务信息化部分的成果汇报给诸位专家和领导,请批评指正。

  按照约定俗成的套路,还得先进行一下气象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分析。气象信息化在我们看来就是在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成果,充分发觉和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促进气象部门内部,气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信息和知识的广泛交流,加速传统气象业务功能、格局、流程以及管理思维和方法的优化和改造。有效解决气象部门在事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和需求,大幅度提高气象预报能力,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气象事业健康发展的工作进程。

  从IT界的视角考察,气象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层面到战略层面向气象部门全面渗透,作用于技术更新,平台构建,流程管理,工作协同,业务创新等各个领域。支持部门正常运行,推动部门健康发展和有效变革的过程。而所谓气象业务信息化就是将上述信息化工作综合有机的作用于气象探测、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这三大气象业务领域。

  1、气象业务信息化的主要内涵

  我们分析一下资源建设阶段和技术应用阶段的内涵。在资源建设阶段,气象业务信息化的主要工作或者主要任务是解决气象业务、科研、服务和管理等各领域的IT基础资源需求问题,以使气象业务和科研工作得以正常开展。这一阶段气象业务信息化的主要内涵是信息技术装备的现代化。

  在技术应用阶段,信息技术作为智能化工具的特点开始显现,并迅速在气象部门的业务、科研、服务、管理等各个领域落地并且生根开花,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丰富的业务功能,提高业务能力的信息系统不断涌现。气象部门各领域的业务功能空前丰富,局部业务能力大幅度提升,这一阶段气象业务信息化的主要内涵是信息技术与气象业务的广泛和逐步深入的融合。

  而目前及今后所处的协同创新阶段,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形成智能化系统及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将彼此分离的岗位、系统、单位和部门有机结合起来,并彼此协同工作。将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更加全面、深入和有效的运用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以推动社会进步。

  以智慧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综合应用模式,如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相继出现,就气象部门而言便是智慧气象。因此,未来气象信息化的主要工作是大力推进气象部门工作形态朝着智慧化的方向发展,以智能的信息获取,精准的预报预测,开放的气象服务,精细的科学管理,深度的产业融合和持续地科技创新作为主要内涵。

  2、深入退信气象业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那么如何深入推进气象业务信息化发展,我们也做了相应的思考,下面我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智慧气象是理想的工作状态,是气象信息化工作长期奋斗的目标。就气象业务而言,今后一段时间,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重塑气象业务的基本形态和格局,改变目前业务系统在形态上的烟囱化,地理分布上的离散化,数据组织的碎片化,业务流程的复杂化等负面状态。补充完善气象业务模式,使之能够适应社会日益复杂的服务需求,调整策略和结构,推进公共服务业务向各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信息化治理工作,逐步推进并最终完成业务治理工作,应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余芯

机房360微信公众号订阅
扫一扫,订阅更多数据中心资讯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642/n000180160.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声明:凡注明来源的文章其内容和图片均为网上转载,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告知,会删除。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