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经典永存!关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经典电影引发的联想

经典永存!关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经典电影引发的联想

来源:36大数据 作者:silence编辑 更新时间:2017/1/4 15:14:47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那些过去科幻电影里的情景逐步成为现实。

  文 | TalkingData

  随着科技发展,那些过去科幻电影里的情景逐步成为现实。经典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就是典型例子,其中的视频通话、语音助手、平板电脑那些当年看似遥不可及的东西,现在都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而接下来,我们也选择几部关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经典科幻电影。让我们一起重温经典,去看看里面那些理念和技术是否已经可以在现实中找到踪影。

  1、《黑客帝国》、《源代码》

  “惟一的真实,便是我们在这里”,但存在也未必就是真实。在《黑客帝国》和《阿凡达》中,都出现了人被搁置在某个类似“豆荚”的装置中,而思想却可以在另外一个世界,或者另外一个身体中运行的状态。这里,“肉体的人”不再重要。《黑客帝国》中人类肉体之所以还存在只是为了给Matrix,这个巨大虚拟网络提供能量。

  人以数据和程序化形式生存,这个概念已被再三引用,例如《黑镜子》第三季就引用了通过已有社交网络上的各种数据,能否复制出一个“人”的例子。这些都和大数据或者越来越强大的网络以及计算的能力密切相关,并且越来越受到关注。

  

36大数据

 

  而在另一部电影《源代码》中「source code」 “程序化生存”显然被赋予另外的重任。影片中“源码”是一个融合了最新技术的大型工程程序,效果是可以让一个人在这个系统所模拟的世界中返回过去,在一段时间内,一次次的往返于现实和过去之间。

  也许,世界的运转也是运行在更上层未知主体中的程序,它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来运转,可以想象是状态机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不同状态转移。在状态转移前会对当前状态进行快照。而Source Code这个程序可以根据八分钟记忆进行运算,刚好找到事故发生八分钟前那个状态及快照。

  这时根据快照fork一个进程从那状态节点继续执行,也就是平行世界的出现。但是fork前需要将主人公放入共享内存中,使状态T中指向特定人物的指针,指向了当前共享内存中的主人公,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进程间的通信,完成了电影中神奇的穿越及信息共享。

  

36大数据

 

  2、《云图》、《盗梦空间》

  《云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思维、经历都是可继承,不是通过文字或者其他形式,甚至不是数据化的,是类似“转世”方式,那么我们每一次存在的真实性在哪里?另外,只要拥有了足够线索或数据,能否就可以成功复活曾经被认为“永远消失的” ,任意的有思维和记忆的个体。

  这里所谓前生来世,也只是漂浮的记忆碎片,偶尔断裂的网络会在某一片断又被重新连接。《云图》从六个人在不同时空的际遇入手,时间跨越以公元1850年为始,一直延伸到后末日时期的未来,看似毫不相干却又环环相扣。故事中,六位主人公看似是同一灵魂的化身,却又被印上截然不同的胎记,六段揭露人类本性的故事构成了一幅绚丽无比的云图,一切都是关联的因果。

  

36大数据

 

  类似的思考也曾出现在电影《盗梦空间》里,这部被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同样涉及了对于人类脑思维、意识本质的思索,如果“思维是独立肉体的存在,人和电脑没有什么两样”。作为一个经验老到的窃贼,影片中多姆·柯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可以在人们精神最为脆弱的时候,潜入到别人梦中,窃取潜意识中有价值的信息和秘密。当然,这比起今天潜入别人主机或者云端窃取机密更加高级,也要危险得多。

  但是,可能更直观的问题可能是在机器上搭建个虚拟机,再在虚拟机搭建个虚拟机,越多层的虚拟机,我的机器速度就会越慢。(笑)

  

36大数据

 

  3、《少数派报告》、《我,机器人》

  也许,宇宙、上帝就是一部巨大而聪明的电脑,我们只是其中一些程序或片段?那么,足够聪明的机器能做什么? 《少数派报告》是2002年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影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发明了能侦察人的脑电波的“聪明”的机器人――“先知”。

  10年后当我们了解了云计算和大数据,就能够发现它显然就是具备一种高级计算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的超级机器。这里面的 “先知”,能侦察出人的犯罪企图,所以在罪犯犯罪之前,就已经被犯罪预防组织的警察逮捕并获刑。 这正是我们今天探讨的悖论,我们能够通过社交网络言论,个人网络数据轨迹所分析得出的潜在犯罪可能性,来进行预防控制甚至审判吗?

  影片中,乔恩(汤姆·克鲁斯 Tom Cruise 饰)就是犯罪预防组织的一个主管。在一次通过“先知”成功阻止了一起因外遇引起的双人命案之后,乔恩隐约感到了这一套完美的预防犯罪系统中隐含的秘密,那就是少数派报告。

  原来,共有三个“先知”一起判定一个人是否有杀人企图。当出现分歧时,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定案,但最后若证明少数那一方是正确的话,则会秘密保存一份少数派报告。 乔恩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已是昔日同事的抓捕对象。乔恩唯一的出路就是找到能证明自己清白的那份少数派报告。

  而在如今的生活中,如果仅仅是预测犯罪发生几率早就实现了。不只是通过大数据分析,一直以来,犯罪心理学,社会行为学和犯罪逻辑学等学科除了用于侦破犯罪行为外,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犯罪。电影中的先知先觉是虚构的,而现实中的预测还是基于数据衍生出的逻辑结果。

  美国已经有公司通过与洛杉矶和圣克鲁斯的警方以及一群研究人员合作,基于地震预测算法的变体和犯罪数据来预测犯罪发生的几率,可以精确到500平方英尺的范围内。在洛杉矶运用该算法的地区,盗窃罪和暴力犯罪分布下降了33%和21%。纽约市也在试图通过Twitter降低犯罪率,不过目前没有大范围推广,只是在一些社区实验。

  

36大数据

 

  《我,机器人》这部电影对机器人能否聪明到可以取代人类,以及它们是否愿意这样选择进行了思考。该影片也是对艾萨克 · 阿西莫夫著名的机器人“三原则”的深度思考:如果机器人竟然具备了自我进化的能力,他们对“三大法则”有了自己的理解,他们随时会转化成整个人类的“机械公敌”吗?

  影片描绘的就是这样一场制造者和被制造者之间的战争拉。影片中的智慧机器人NS-5的电子智慧脑可复制人类自由意志,具有1TB(1024GB)内存,每秒能执行6MB以上运算,拥有80种语言能力。能记住所有你记不住的任何内容,安装在头骨内的是有耐久钛金属外壳保护的智慧脑以及万能记忆网路(Universal Retention Network)。

  看看今天的世界,用人工智能来谱曲的论文已经有不少了。今年更是出现了一个现象级App:Prisma。 它可以将用户的照片转换成指定名作的绘画风格。因此,可以期待,机器人将一块普通的帆布转变成优秀画作的日子也不远了。

  随着深度学习带来的技术突破,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入到人工智能的研究。虽然当前还做不到让机器人“觉醒”,但是再过50年,100年,200年,500年,机器人难道还觉醒不了吗?在人工智能主导世界的未来,人类该往何处去,是涅槃重生,还是被进化淘汰?

  

36大数据

 

  面对人的数据化存在,犯罪预测,人工智能革命等电影中的情节,你是否有独特的看法,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

       编辑:silence

机房360微信公众号订阅
扫一扫,订阅更多数据中心资讯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714/n805791839.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声明:凡注明来源的文章其内容和图片均为网上转载,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告知,会删除。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