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CIO&信息化资讯 »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进阶在即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进阶在即

来源:金融新闻网 作者: 更新时间:2020/11/9 10:14:26

摘要: “如果年初没有上线线上贷款业务,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在整个农村和县域的信贷服务、金融服务将难以想象。”一位西部省级农信机构业务管理部负责人说。

  “如果年初没有上线线上贷款业务,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在整个农村和县域的信贷服务、金融服务将难以想象。”一位西部省级农信机构业务管理部负责人说。

  近年来,新兴技术方兴未艾,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孕育了各种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推动金融业态发生深刻变革。在传统金融业务受到冲击、市场竞争加剧、客户习惯变化的背景下,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早已成为行业共识,今年的疫情更是让金融行业感受到,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大势所趋”,而且是“必不可少”。

  央行去年发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引导推动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也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近一段时间,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频繁就此发声,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感愈发凸显。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强调,所有金融机构都要抓紧做好数字化转型。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数字化转型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补齐传统业务短板的迫切需要,也是发展数字金融、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内容。金融业要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

  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已无须多言。随着金融机构纷纷驶入数字化转型的澎湃浪潮,技术全面赋能的金融时代正在到来。《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包括金融机构科技部门负责人、技术厂商负责人、观察人士等在内的诸多专家,一窥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当下与未来。

  数字化转型:没有选择的选择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背后,有两股力量在交织推动——动力和压力。

  动力主要体现在,一部分先行起跑的金融机构已经尝到了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果实。波士顿咨询全球资深顾问、腾讯云金融行业资深顾问孙中东表示,近几年,银行业绩与数字化能力是直接挂钩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快的银行业绩提速明显快于数字化转型步伐慢的银行。这一点在上市银行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数字化能力越高的银行,其净资产收益率也越高。

  压力则来自多个方面。从大环境上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等给银行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利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过去靠规模、靠特许金融牌照过日子的方式一去不复返。从市场竞争上看,互联网企业垄断C端客户线上场景,由场景催生的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正在不断侵蚀传统金融机构的势力版图。从客户习惯看,大多数个人客户已经转向数字化,对于金融服务方式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

  “多重压力之下,数字化转型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前述人士说,金融机构需要拥抱趋势大胆变革,探索自身数字化转型之路。长安银行网格金融部总经理胡建平表示,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上面临的压力挑战最大。近两年,大型银行凭借雄厚的技术资金储备和业务运营能力,在数字化方面相对于中小银行形成明显优势,实现了服务快速下沉,中小银行也因此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中小银行必须寻找一些更加快捷高效的方式去解决数字化问题,这是一个关乎其生存的问题。”

  孙中东认为,当前金融业整体处于信息化末期、移动化成熟期、开放化成长期、智能化探索期。在这“四化”方面,以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已经和追赶者拉开了距离,主要表现为业务全部实现线上化,移动端流量高、客户体验好、成为业务经营主战场,场景生态实现深入灵活对接,数据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应用成体系,业务流程深度嵌入各类智能应用中。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管理模式和运营方式的调整变化。”胡建平强调,如果仅仅业务实现了数字化,但背后的决策、管理、运营没有数字化,那么这是伪数字化。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是传统金融机构学习和吸收互联网思维、模式、方法的过程,核心是打造金融生态和场景建设。

  腾讯金融云副总经理曹骏表示,银行现在也会有快速迭代的部分,这其实就是在吸收借鉴互联网企业的思路。“疫情发生之后,腾讯云的银行经营产品团队将虚拟营业厅解决方案进行了SaaS化,部署时间由之前的以月计提升到以天计,短短几天时间就可以完成基本部署。当时有50多家银行通过这个平台开展无接触金融服务,其中有3家银行来自湖北。”曹骏认为,现在整个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预计未来会逐渐加速。

  系统架构:从集中式走向分布式

  “数字化转型一定会伴随这样一个过程,即金融机构系统架构从集中式走向分布式,通过分布式部署来支撑海量业务。”曹骏说。范一飞也提出,稳妥推动传统技术架构向开放型、分布式方向转型升级,为金融服务筑牢“数字底座”。

  最初,从90年代末开始,基于当时的业务情况,银行核心系统采取的是集中式架构,将账户系统、数据系统、存贷汇业务系统以及外围系统等整合到总行级进行集中式的部署。“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业务,没有实时业务需求,所以集中式的架构在很长时间内是可以满足银行业务需求的。”IDC Financial Insights中国区研究与咨询总监高飞说。

  “今天银行不再满足于这种方式,从性价比、业务量、并发性和快速迭代等角度出发,更倾向于转向基于云的敏捷技术架构。”文思海辉高级副总裁、金融事业群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况文川说。

  高飞强调,随着银行业务及服务的创新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出现,核心系统经历了从集中式到外围业务系统与核心账务系统的解耦,再到近年来以分布式、微服务、云原生为基本特征的新一代数字核心的改造和升级进程。

  可以说,对海量业务和实时性的要求倒逼银行核心系统做出架构上的改善,从集中式走向分布式。高飞预计,中国银行业核心系统的分布式改造在未来3年会进入一个比较高速的增长期。

  金融机构对技术架构和科技治理转型的需求日益强烈,投入连年递增,这对于信息技术行业来说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况文川表示,根据银行2019年年报分析,6家大型国有银行的科技投入已经达到710亿元,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科技投入则可能超过420亿元,这还不包括像北京银行、上海银行这些年科技投资10多亿元的商业银行以及一些投入颇大的省级农信联社。据此推算2019年中国银行业整体IT规模已经超过1400亿元。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约2万亿元。况文川表示,目前大多数银行的科技投入已经达到营业收入的2%到4%,如果按照银行业未来每年拿出利润的10%投入数字化转型来粗略估算,金融信息科技总体市场规模未来将超过2000亿元。

  对于金融云市场规模,曹骏则更为乐观,他表示:“目前看不到天花板。”不过,目前来看,银行机构上云仍比较谨慎。胡建平表示:“金融机构目前在云平台上的应用,相较于银行的整个需求来讲仍然非常有限,最核心的考虑就是数据安全问题。所以,金融机构使用云的时候会优先选择安全技术能力非常强的厂商合作。”

  疫情催生“全渠道”建设和“集约化”运营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机构纷纷及时推出的线上“非接触金融服务”,正是源于数字化金融服务能力的持续创新和不断积累。可以说,疫情既是前期金融科技发展成效的“试金石”,也是进一步推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

  高飞表示,非接触业务从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加速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进行全渠道建设和转型的进程。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态势下,如何以客户体验为中心进行渠道整合将成为银行与各类金融服务参与者竞争的核心能力之一。

  “所谓全渠道建设,是指借助科技的力量让客户无论是通过线上渠道还是在线下网点都可以在无感知的状态下拥有业务的连续性体验。银行借助科技手段,通过对客户所关心的金融服务及场景的精准分析,以满足银行价值最大化及提升客户体验旅程为目的,对银行资源能进行效投放。”高飞认为,疫情的发生进一步触发了银行如何从全渠道客户管理的角度来做线上线下体验的无缝隙衔接,而AI、5G、大数据、 物联网等技术都在这背后起到了促进作用。

  疫情防控期间,线上直播经济迅速兴起,不少金融机构也加入直播带货大军,希望借助后疫情时代大量用户涌入线上直播渠道所带来的流量红利拓宽获客渠道。面对“线上渠道+”“线上业务+”“视频交互+”的趋势,况文川表示,这对金融机构的数字化、集约化运营能力提出了挑战。

  “以数据为驱动的线上线下综合运营是未来银行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文思海辉不完全统计,现在银行的线上线下渠道有40多个,如何在这种碎片化业务环境中进行协同处理、集约化运营,对于银行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况文川表示,在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之外,银行还会融入到很多场景中去,例如浦发银行提出的全场景银行,需要做好规划、对外对内进行开放,同时要考虑到安全性以及大规模互联网并发访问造成的影响。

  随着线上渠道的快速扩展,客户对于金融机构物理网点渠道的依赖度越来越小。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银行业离柜率近90%。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700个银行网点终止营业。银行网点的转型趋势将会如何?高飞认为,未来,银行网点将呈现智能化、轻型化、特色化、场景化特征,与线上渠道角色分明、互为支持,走出自己的特色化经营路线。

  责任编辑:张华

机房360微信公众号订阅
扫一扫,订阅更多数据中心资讯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20119/n3722134299.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