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CIO管理 » CIO管理篇之胸襟的修炼

CIO管理篇之胸襟的修炼

来源:机房360 作者:Honey 更新时间:2011-7-22 8:26:52

摘要:管理者要有博大的胸怀,要能容天下英才。古人云:“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因为容人可以纳百川之水,可以聚日月之光,可以产生人脉扩散的核能,可以产生“劳于求贤,逸于治事”的杠杆效应。

  容人会激发“见贤思齐”的内饰动力,会不断提升一个人的综合修养,会促使一个人去感悟人生的真谛,会促进一个人道德水准的不断提高,当然会促使你的事业走向辉煌。那么,如何修炼自己的胸怀呢?
  
  一、要重用有大德的人
  
  唐太宗李世民认为:“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这就是容人的一个标准,即以大公无私,利国利民为容人的尺度。事实上,“胸怀”在不同时期有其是非判断的标准,我们认为要用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评判的标尺,作为容人是非的准则。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就是一个经典事例。蔺相如在取得成功之后,廉颇容不得“位在其上”,为争个人名位,竟然感情用事,恶言伤人,既炫耀自己战功,又鄙视蔺相如卑贱的出身。按常理蔺相如理当针锋相对,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退避三舍,避免与之争锋,可谓顾全大局,忍辱负重。面对门客的愤愤不平,蔺相如道出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内心苦衷,从而赢得了门客的谅解。最终廉颇幡然悔悟,立即肉袒负荆,向相如请罪,二人重新言归于好,成为“刎颈之交”,这是因为他们二人都有先公后私的思想,也正是将相团结,强秦才不敢轻举妄动,从而延续了赵国和平安定的局面,当我们谈论一个人的胸怀是否博大,应以他的动机是否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有利于人民的,否则,那种“宽大”将不足挂齿。
  
  二、要善于重用有奇才的人
  
  修得以爱国爱民为大德的博大胸怀不是一朝一夕之劳,而要有滴水穿石之功。在修练之中应有良好的思辩力和非凡的洞察力,应有容人之道、容人之巧,要善于发现人才的闪光点。古人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这告诉我们,鉴别人要有辩证思维,只有具备这种思辨力才能容人,才能感悟容人之道,才会深知对人不求全责备的原由,才会“应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这样才能发挥人才所长,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关于这一点,刘邦有句经典之言:“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韩信;筹集粮草银饷,我不如萧何,而他们都被我所用,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刘帮之所以能得天下,是因为他善于用人,能集他人所长为己所用,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从善如流,博采众长。这种用人的技巧正如唐代陆贽所说:“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三、要善于重用犯错的人
  
  容人要见人之长,同时要容人之过、容人之能、容人之言。俗话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好撑船。”孔子主张“赦小过,举贤才”。荀况说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多少流芳百世的王侯将相都是这些理念的实践者。春秋时代,楚庄王有一次在宫殿中与大臣们彻夜饮宴交欢。酒酣耳热之际,突然大殿上的蜡烛被风吹灭了。有人趁暗拉扯了王妃的衣服,王妃急中生智,把那人帽子的缨带扯断,并悄悄告诉楚庄王。庄王此时展现出“*”容人的气度,并不想追究此事,立即下令说,今晚君臣痛饮,如果不拉断自己的帽带,就不算喝得畅快。在场的官员纷纷在黑暗中把帽带拉断,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几年后,吴国攻打楚国,楚庄王遇到生命危险。这时,有一位将领奋不顾身保护庄王,并多次冲入敌军阵营奋勇作战。战后,楚庄王召此人来问,那个人跪下说,我就是当年酒醉失礼之人,因为感念您不杀的恩德,自己的这条命早就是您的,今天才有机会报答您的恩情。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赦小过”则感动义士,得圆救命之恩。实际上,“容人之过”是一种激励,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感动,是一种持久的精神动能。类似的事例在国外也有。IBM曾有一位高层管理人员由于工作失误使公司损失1000万美元。人们都以为他要被革职了。但董事长老沃森却给犯严重错误的那位管理者安排了更重要的职位。他说,如果革了你的职,我那1000万美元的学费不白白交了?后来,这位管理者为公司所做的贡献之大,连老沃森自己也没有想到。
  
  四、要善于重用比你聪明的人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不具有宽阔的胸怀,无不具有超脱凡人的气魄。不能容纳贤德之人,事业永远做不大;不能举荐超己之才的人是对国家不忠的表现,是极端自私的表现,是缺“大德”的表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大有人在;能容超己之才,并厚待有佳,从而成就一番事业的不胜枚举。战国的鲍叔牙就是一位舍私利重大义之人,当齐桓公因他立了大功而任他为相时,他却再三推荐治国才能比自己更强的管仲为相,自己则甘当配角,管仲也因此能施展自己的治国才干,使齐国达到大治,从而称霸天下。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由于他很善于用能力比他强的人,使得他的钢铁事业迅猛发展。他死后,有人在他的墓碑上写下了这样的碑文:“一位知道选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强而来为他工作的人,安息于此。”日本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在总结公司成功经验时指出,他的公司成功的奥秘之一就是重视人才,并且敢于聘用比自己聪明的人。他说:“重用比你聪明的人,他可以加强你的长处,弥补你的短处”。
  
  五、要善于重用让生气的人
  
  实际上,博大胸怀往往面对能否听进逆耳之言的考验,面临能否洞察言语信息真正价值的考验,面临能否能否从善如流,雷厉风行的考验。

    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太宗在执政初期和中期,虚怀若谷,求贤纳谏,对一些尖锐刺耳的意见,不仅不怪罪,而且百般鼓励,于是开创了“贞观之治”。容人之言有时还要容无端之攻击,这需要有极高的自控力和心理承受力,换句话说,要有极高的情商。反之,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雅量,也许会使众多“良禽择枝而栖”。

    历史上的曹操曾因以貌取人怠慢张松,后因张松几句“冲撞”丞相的话,而拂袖而去,结果痛失西川,成就了礼贤下士的刘备。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宰相管仲率领军队讨伐宋国,有一天,在野地之中安营扎寨后,忽然一个装扮像乡野牧牛的人前来求见。此人自称宁戚,交谈中,管仲感到此人论天下大事颇有见地,智勇双全,乃是英才,想到齐桓公素来喜欢搜集英才,便写荐书一封,交给宁戚拿着去见齐国的国君齐桓公。宁戚带着管仲的荐书来到了齐国,然而宁戚性格刚烈,他见到齐桓公之后,并不出示管仲的推荐书,反而在朝堂之上讥讽齐桓公大逆不道,杀兄夺位,滥用武力,以致民不聊生。虽盟无不成,但前景岌岌可危。齐桓公闻之大怒,喝令部下立斩宁戚。殿中武士宁戚向外拖,但宁戚却怒目威严,毫无惧色。桓公见宁戚如此威武不屈,十分敬重,觉得宁戚是个人才,升起了爱才之念,于是喝令武士放了他,并奇怪地询问宁戚:“我看先生也非常人,应该不是仅仅到这里来羞辱寡人的吧,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只要寡人能办到,一定会帮你的。”这时宁戚才拿出了管仲的推荐书,并说出自己向往明君之意。桓公大惑不解:“你既有相国的荐书,为什么不早点拿出来给我看?反而造成这么大的误会,几乎使你成了刀下鬼。”宁戚回答:“当今之世,不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主公若是个不爱听忠言真话,只喜欢阿谀奉承的人,我宁死,也不会把荐书给主公。”桓公听后,茅塞顿开,大为赞赏。接着他们又谈论起了天下形势,宁戚谈论天下,头头是道。桓公大喜,受益匪浅,当即便要拜宁戚为官。有人上谏道:“这儿离宁戚的故乡卫国不远,主公何不派人去调查一下?以防受骗上当。如果宁戚德才兼备,在封官也不迟。”桓公对朝中大臣说:“我看宁戚这个人不拘小节,又性情好胜刚烈,在家乡难免有过失,会得罪一些人。倘若调查时有人说他的坏话,那就会造成错觉,就会动摇对一个人的使用,用人不疑,用人不疑,既然发现了这个人才就应该坚定地去使。”最终桓公也未听劝阻,拜宁戚为大夫。后来宁戚果然正如桓公所料,是一个难得的奇才,他文武双全,为辅佐桓公成就霸业立下了大功。如果没有容逆耳之言的雅量,宁戚早就成为刀下之鬼,如果不能容忍宁戚好胜刚烈,以及因之可能的小过,可能也没有桓公的霸业。
  
  责任编辑:Honey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1722/n503025460.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更多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