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运维 » 中国BCM现状与发展

中国BCM现状与发展

来源:机房360 作者:Mary编辑 更新时间:2011/8/30 18:25:39

摘要:2011年8月30日,第四届中日危机管理论坛在北京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报告厅召开,此次论坛,邀请了日方学术界和商界的代表与中方的学术界和企业代表会谈,深刻剖析3.11地震带给我们的经验及教训,为今后灾难的预防、应对以及恢复都将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以下是BCM业务持续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建新的主题演讲。


  我现在就把专委会的情况做一个介绍。
讲到专委会的成立必须把历史回顾一下,从灾难开始回顾。我们有天灾、人祸,有各种各样的灾难,特别是9.11,9.11事件以后,上千家企业都倒闭了,但是有两个企业或者有少数几个企业,像摩根斯坦利、纽约深交所很快恢复业务,这让世界刮目相看,就探讨,为什么他们能够把主要业务恢复,后来发现他们有BCM的机制。
所以,BCM诞生或者是推进,是灾难推进了BCM,是灾难让世界更加重视BCM,从这一点出发,我本人认识,我们开始策划在国内能不能成为推进BCM的组织,这个组织就在工信部领导下的,中国信息联盟下面设立一个专业委员会,跟一般组织机构不太一样,所以做一个介绍。
分三路。专业委员会第一个,委员们是由各个部委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和行政负责人组成的。
第二个,就是我们专家顾问团队,国外、国内的,从事BCM,包括应急管理、危机管理等等专家做这个团队。
第三个,就提供BCM解决方案的或产品的会员单位。
咱们是2004年7月15号成立专业委员会。
我个人认为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在我们国家业务持续管理进到一个新的里程碑,因为BCM专业委员会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推进BCM的组织。
刚刚谈到了,我们3个分支,这里面有40多位政府、企业代表人。
第二,会员单位有20多家,我们专业团队,国内国外一共有20多位,这么一个组织。
这个组织的特点两点,一个就是有国际化开放的学术组织,大家记住了,每年的11月9号,就是119这个日子要举行一个大会,这个大会就是国内外的一些专家都要来这里进行学术交流,咱们原田先生是第五届BCM专业委员会到国内做了很好的报告,还有美国的,欧洲的,新加坡的专家来这儿做报告。这是学术交流的平台。
另外,成员就是专业团队,除了优势管理以外,应急管理、风险管理、危机管理,有关的专家,国内外的都在我们团队里面,这么一个机构。
专委会成立以后做什么事情呢?一个是加强国际合作,和美国的DRII、英国BCI,新加坡BCMI等国际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跟组织学术机构经常进行交流,推动BCM在国内的发展。每年11月9号开一个大会。
我们经常深入到政府、企业宣传BCM的理念和方法。为什么讲这一条?刚才孙博士讲了,BCM在国内还是鲜为人知的东西,那么我们所谓业务持续,这个业务不光光是商业性,政府有业务,任何一个组织机构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所以政府很重要,因为中国推动搞政府力量,为什么现在推这么慢呢?政府对BCM还不是很重视。
我们通过很多方式和方法推动它。
另外一个事情就是培训,因为我们国家BCM人才非常齐全,在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前,2004年中国就一个人获得了国际的CBCP的认证资格,我们想到要推进BCM必须在不同的层次培养不同的人才,所以我们成立以后,我们培养了200多个比较高端的BCM人才,包括IBM、惠普、西门子等等,还有国有大型企业,中石油、中海油等等,都在这儿进行培训。所以我们主要做一些推动性的工作。
我简单拉一个样片,每年大会的主题是什么?开第一次我们成立一个峰会,2005年我们又提出“灾难应对与企业责任”,因为企业责任是最近几年才提出来的社会责任的问题,说明把这个主题突出讨论。
2006年,第三届提出来,“塑造机制,抵御风险的机制”。
第四届讨论什么问题呢?因为国内应急管理已经成了国家从法律上、法制上的推动,大家都很明白,但是“业务持续”并不知道我们走了很多地方去,应急管理和业务持续什么关系呢?我们专门开会讨论业务持续和应急管理的关系。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后,很多人提到了,有的机构瘫痪了,有的企业倒闭了,我们就提出这个主题,拯救灾难中的企业。
2009年也是在中金这个地方开的会,因为BCM跟别的还不太一样,它是一个企业文化,要从风险分析,BCM的制定,一直到演变,全体职工都必须知道BCM、BCP的东西,所以要营造加快,并营造BCM的文化,强调文化的问题。
去年刚刚过去的年底,我们是在BCM在应急管理当中的应用,因为有7、8年了,BCM用的怎么样,召开很高端的会议讨论BCM的应用。
今年正在筹备119,就是2011年的BCM会议就在11月9号,这一天要召开第八届BCM大会。
这里面我要做一点解释,今天题目是现状与发展,现状我昨天解释,我还不能全部包括进去,刚才说了,总的感觉到很遗憾,我们还推动力量不够,但是就这些方面可以说到的,从行业看,BCM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时候,主要对IT依赖性很强的行业,银行、保险、证券、中央国债、海关,这些对IT依赖很强的单位,应用是比较好的。但是要说一点,我们这些单位目前主要在容灾方面下了很多方面,有的是灾备做了很多以后再强调BCM。BCM元素也逐渐增多,一些法律法规也在进行,这些是走在前面的。
政府来看,目前还没有更多能说明问题,但是秦皇岛市引入这个理念,他们准备接一个业务持续管理基地,正在做,有没有做起来我不敢讲,起码接受这个理念。
产业来看,从两个方面表示,一个从建立灾备,外包服务的这些企业,首先是咱们中金数据系统,中金数据系统是咱们国内规模最大的,安全等级最高的这么一个,提供业务持续外包服务,除它以外,还有GDS、还有国富瑞等等这些厂商。
储备灾备以外,还有一些运营商,普瑞斯曼、东方实拓、智网,他们提出IT系统不间断的,能够连续运行的软硬件产品。
同时在培训方面,我们继续在做推进各种层次的培训,其中咱们2009年中金系统在那里建立一个中国业务持续管理培训基地,也是为了更多培养人才。
在标准方面,在国内来看首先是英国的BSI,这是2008年,25999在中国发布的,有的单位也在用,中国自己的标准,在国家标准委员会所属机构即将完成,还没有出台,所以现状就比较简单,总体来看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BCM存在问题是什么呢?虽然2004年,按照道理来说,我个人认为八年了,起步应该说从国外比起步慢,国内起步不算晚,总体上仍然处于起步的阶段。
政府现在没有完成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只是在个别行业银监会、保监会,他们慢慢提到加强用BCM或者是BCP的监管这个行业的一些规范的东西。所以,我认为政府的力度需要加强,反过来说不够。
刚才说的,重点行业的信息系统都是忙于做灾备,我在很多场合提到了这一段误区,应该首先灌输BCM的理念,在BCM的框架下,再实施灾备,这样是比较妥当的。当然现在有个别单位开始接受这种方式,这种思路。
另外,国内大部分企业,特别中小型企业,他们只知道应急管理,对于BCM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对于我们推动BCM是一个很不利的地方。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仍然是人才匮乏,一个新加坡那么小的地方,他们获得BCM的资格认证好几个人,我们也组织过两次到新加坡的考察,我们印象很深,人才济济,我们非常缺乏。
未来发展,未来发展谈起来也是我个人的看法,也是我们要做的工作,一些设想跟大家交换一下意见。
首先从今天的会议我听了有感受,日本朋友在BCM方面起步也不早,也许比我们还晚,我们是2004年,我记得他们也是在2004年的期间,但是他们进展非常快,他们勇于探索、研究,我们下一步就在BCM理论体系方面,怎么样适合中国国情的BCM理论体系和研究工作。
在国标还没有出来,国标出来推动前提下开展行业的BCM,企业的BCM就会应用,有国标、行标、企标,三个方面进行。
另外,继续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只有广泛的交流,我们可以吸收更多的新鲜的东西,学习国外的经验,今天的会议就很好,多举办这样的会议进行交流合作。
另外,我们想今后从政府来看必然要慢慢的加强BCM的推动力度,要加强监管,法律法规也慢慢会更加完善。
从今后来看,我们现在已经感觉到了,当时我们成立BCM组织的时候,主要的成员都是IT行业的一些领导和技术干部,BCM过去比较集中在IT这个行业,现在看来我们慢慢从IT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比如说我们中国北京科技研究院,他们就对社区的BCM开展了研究。北京动物园也有BCM,也开展了研究。就是说BCM要慢慢扩展到其他领域。今天日本朋友讲了很多不是IT行业的例子,很好。
最后,我认为再过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BCM的应用将催化BCM在培训、咨询,因为我们国内的咨询方面还是空的,因为BCM不认识,需求还不强烈,一旦行业对BCM有需求的时候,就要咨询BCM怎么建立一个完善的机制,咨询业要慢慢起来。
审计,有了咨询就有审计,新加坡做的很完备,他的很多企业每两年就要审计一次,BCM通过演练和实践以后才更新的。包括相关的软硬件,还有灾备,这些外包服务,我认为都要慢慢的形成一个产业链。
今天没有时间了,我们曾经预算过,中国的未来如果通过BCM这个产业形成以后,很客观的,从经验上是非常客观的,当然我们不希望是这个东西,我们很希望是BCM真正应用到各个领域。所以,我认为中国的BCM应该说是任重道远,希望大家多来支持咱们中国BCM的推动和发展,特别是日本朋友有很多经验,我们压好好学习。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Mary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1830/n179927968.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