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资讯 » 大数据时代 个性化服务与个人信息保护如何平衡

大数据时代 个性化服务与个人信息保护如何平衡

来源:机房360 作者:GOCN编辑 更新时间:2013-3-25 14:33:16

摘要:当然,“要服务”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侵犯隐私,“要隐私”也不意味着拒绝个性化的服务,这两派观点并非完全对立,讨论的重点在于,在大数据背景之下,个人信息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个性化服务和个人信息保护两者之间又该如何找到平衡点。

  今年央视“3·15”晚会披露的互联网企业、手机软件泄露个人隐私,使得个人信息保护再次成为舆论关注和议论的焦点。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呈几何级增长的背景下,网络成了透明的虚拟世界,个人信息保护也一直是“常谈常新”的话题。

  关于个人信息使用,业内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互联网企业获取个人信息,是为了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服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个人信息事关隐私,隐私不能被侵犯。

  当然,“要服务”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侵犯隐私,“要隐私”也不意味着拒绝个性化的服务,这两派观点并非完全对立,讨论的重点在于,在大数据背景之下,个人信息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个性化服务和个人信息保护两者之间又该如何找到平衡点。

  争议:大数据时代怎样定位需求

  精准化的需求才是方向

  一种观点认为,获取个人信息是为了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服务。例如,当你打开手机的时候,相比一大堆无用的垃圾信息和一条自己真正需要、有用的信息你肯定选择后者。但要想知道用户的真正需要就得大量的数据分析。

  这也正是大数据时代进行数据分析的优势,据说有这样一个案例,华尔街有炒家利用电脑程序分析全球3.4亿微博账户的留言来判断民众情绪,再以1到50为其打分。同时根据打分的结果,来处理手中数以百万美元的股票。判断原则很简单:如果多数人表现兴奋,那就买入;如果大家的焦虑情绪上升,那就抛售。数据分析帮助该炒家今年第一季度获得了7%的收益率。

  通过数据分析,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服务,也能够为企业带来商业价值,这是一种双赢。

  用户认可的需求才是有效需求

  收集用户信息是为了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种说法有其合理性。但问题在于,为何这件看起来对用户有益的事,会被很多用户反感和诟病?关键在于两点。

  第一,这种信息收集未经用户许可,以APP软件为例,在安装时会告诉用户要获取用户的信息,但这种告知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是不负责任的,他并没有告诉用户什么时候会访问用户的个人信息、访问了多少个人信息、什么时候上传信息、上传时有没有对用户进行提醒等。

  第二,因为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许多个人信息被滥用,除了商家精准营销的需要外,有些甚至通过贩卖个人信息获利。

  在用户不知情的时候获取的信息,并不见得是真实的信息。比如我在朋友的电脑上看了一双鞋子,我走之后他的电脑还会弹出一堆鞋子的信息,这对他来说明显是无用的信息,而企业获取的同样也是无效信息,这就是一种“伪需求”。

  获取个人信息要保证安全

  个人信息保护和个性化服务应该如何去平衡?

  把知情权交给用户

  例如一些涉及到非常重要的个人信息的手机软件,如何避免在使用时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此时就应将知情权交给用户,应用在访问通讯录时,把知情权告诉用户,由用户来决定是否愿意,这样就实现了个人信息保护和个性化服务之间的平衡。

  企业应该在需要收集一些相关信息时及时告知用户,他们需要收集用户哪方面的信息,并且征得用户的准许。采取这种透明的信息收集方式更有利于准确地获知用户的个人信息,做法透明了,用户也会感到满意,不会引起反感和指责。

  数据采集要透明

  平衡个人信息保护和个性化服务,关键是要在数据采集阶段增加透明度。

  例如提供数据云备份的服务,用户最担心的是被泄露,供应商在采集信息的时候,决定权应交给用户,哪些资料放进去哪些资料不放由用户决定,而存入云中的信息,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做到只有用户能查看。

  但目前很多信息收集过程十分不透明。以苹果用户为例,很多用户会将手机拿到专卖店、维修店等,进行升级、下载软件甚至“越狱”,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当你将手机交出的一刹那,你就没有任何隐私可言,QQ、微信、淘宝账号等完全可以被复制,你的所有账号、密码、图片、聊天记录等都可以被复制到任何一部苹果手机上查看和使用。

  合理使用是关键

  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但不应被“妖魔化”。互联网公司要为用户提供服务,用户让渡一部分个人信息是有价值的,这些信息可以提高互联网公司的服务质量。只是在收集用户信息的手段上,相关企业务必要做到维护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包括安全软件在内,目前互联网上的许多软件都会对电脑进行监控,比如百度会记录分析网民的搜索习惯,国外的Facebook和谷歌也有类似记录行为。如果仅仅是为了产品能够更好服务用户,而不是去做其他方面的事情,这种信息获取大部分都是属于合理的范围。

  大数据时代没有绝对的透明和隐私,只是要找到合理的使用程度。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对于信息和安全的保障,都有严格的制度和规则,用户不需要过度担心,滥用的是极少数公司。因此,不要妖魔化互联网,也不要妖魔化隐私问题,合理使用而不滥用,才是平衡两者的根本。

  用户尽量不要去登录一些不知名的小网站,更不要去点击那些推广窗口,因为很有可能就是钓鱼网站。

  用户意识要加强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从终端设备的安全管理入手,比如从云终端控制手机终端,给用户手机加密,即使手机掉了也不会泄密;第二是数据传输方面的管理,互联网企业要规范收集用户数据的渠道;第三就是要对用户数据本身进行良好的管理,要加强企业数据库对来自外部黑客攻击的防御能力,不能让收集到的用户隐私外泄。

  作为用户,要加强对自身隐私的保护观念。

  此外用户还要提高法律意识,随着我国互联网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用户应该在互联网交易等重要环节保留证据,比如说截图、保留交易记录等等手段。而国家在互联网隐私方面的法制建设需要跟上,要有法律保障。

  责任编辑:GOCN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3325/n886846339.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更多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