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 物联网应用打造智慧城市

物联网应用打造智慧城市

来源:机房360 作者:机房360 更新时间:2014-8-20 10:12:48

摘要:物联网是展示智慧城市“信息生命型态”的平台,“城市之眼”是这个“信息生命型态”信息采集、分析、处理的重要门户。没有它,城市就如同人没有了一双慧眼,看不见城市的各种实际状况,即使有了眼睛,如果不能拨云见日,城市的大脑和四肢再齐全也只是雾里看花,全无智慧可言。

  自2009年开始,我国众多城市纷纷加入智慧城市建设行列,不少城市已率先开展建设了一系列智慧城市示范项目及相应活动。“智慧城市”的构建离不开一个重要领域:“物联网”的建设。这两个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相互携手,同舟共济。2010年,在大家还在议论新一代IPv6(互联网协议的第六版)互联网技术发展前景的时候,“物联网”在褒贬的争议中诞生,在政策、标准、人才、技术创新等努力下纳入到“十二五”规划,并作为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之一。

  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技术保障

  随着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目前的IPv4(互联网协议的第四版)技术,由于网络地址资源有限,地址不足,严重地制约了中国及其他国家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IPv6(互联网协议的第六版)应运而生。IPv6能够实现任意事物之间的对话,它不仅可以为人类服务,还将服务于众多硬件设备,如家用电器、传感器、远程照相机、汽车等,它将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深入社会每个角落真正的宽带网。能够“让每一粒沙子都拥有IP地址”的IPv6(互联网协议的第六版),无疑是支撑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 “The Internet of Things”显示了其本质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和IPv6(互联网协议的第六版)新一代互联技术的成熟是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也是 “智慧城市”概念真正落地的重大技术保障。

  “城市之眼”让你看得清、找得准、用得上

  城市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生态化的管理体系,如同管理一个生命体,要让智慧城市的大脑发挥作用,智慧的感知体系建设非常重要,它是整个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是传递信息的基础通道。没有它智慧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及物联网传感器的建设就是无脑之躯、无脑之手,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更谈不上智慧可言。

  “城市之眼”是智慧城市大脑发挥作用的重要信息通道。通过各种物联网传感器组成的城市感知神经网络末端采集的信息,最后都需要在统一的集中数据中心处理和展现。“城市之眼”不是单纯地看到,而是能够从城市大脑指挥系统中智慧地发现所需信息。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物流信息化、智能交通及公共安全等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产生了诸多应用。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从智慧交通、公共社会安全入手,先保证城市人口的居住安全、保障民生、畅通交通、环境监控(比如建立PM2.5大气质量监控体系)等。中国很多城市已经陆续地建立了城市云计算中心、视频监控、城市环境监控点、物联网ETC车辆通信系统、3G定位技术、GPS车辆定位、北斗导航系统等基础设施,城市各个角落的信息感知转化成了数字化的信息。如何处理和使用这些数字信息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难题。能否在泛滥的信息中“看得清、找得准、用得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让“城市之眼”发挥作用,我们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能够集成海量数据、分析各种数据类型(包括视频、图片、语音、文字、邮件等等),然后在一个主题下进行关联整理,提取有用信息。由于物联网传送的数据和以往企业应用数据有很大不同,数量级也不一样,存储在一起技术上是个不可逾越的鸿沟,且投资规模庞大、维护费用可观,一些数据的采集和更新还需要专业团队来实现,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需要商榷和斟酌。现在绝大多数的做法就是建立一个松散的数据共享平台,源数据可以分散在各地或各个关联单位的自有系统中,通过一个专有网络,比如城域网或者电子政务网联通的共享平台,建立一个透明的元数据管理平台,可以关联到所需要的信息,在需要使用的时候,才去调用,如果需要可再复制存储到本地的模式。“城市之眼”发挥作用集中数据平台的设计非常关键。

  “城市之眼”平台有了数据,并不等于拥有一切,还需要综合分析和过滤,分析出有效的实用实时数据才是关键。有些数据靠人力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有一个能够代替人脑的工具来实现,像人脑一样可以分析视频、语音、图片、文字的综合智能工具,这就需要一种懂这些数据内容意义的智慧技术工具。目前这种技术的实现工具已经初具规模,通过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等技术可以实现,很多国际公司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多内嵌了这些技术。“城市之眼”所处理的数据量取决于城市的规模,物联网传感器的设置数量等等。因此数据分析平台的大数据量处理性能往往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出现城市的突发公共事件之际。

  分析处理数据并不是一个最终目的,对于“看得清、找得准、用得上”其中的“用得上”才是它数据处理的目标,它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以智慧交通为例,有些智慧城市的分析平台已经可以部分处理交通的拥挤问题,通过在某特定的路段设置视频感知和交通卡口的物联网设备,可以感知到交通的实际拥堵程度,有了这些信息,智慧城市的大脑就可以做一些判断和处理,比如通知交警去处理、甚至可以控制信号灯的开闭时间间隔等等。“城市之眼”需要有智慧的大脑根据不同物联网传递的信息设定一些常见态势处理模型,自动启动设定的应急预案,缓解交通,控制公共安全事件等。应急联动和自动处理是在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中体现“用得上”的具体方式。

  物联网是展示智慧城市“信息生命型态”的平台,“城市之眼”是这个“信息生命型态”信息采集、分析、处理的重要门户。没有它,城市就如同人没有了一双慧眼,看不见城市的各种实际状况,即使有了眼睛,如果不能拨云见日,城市的大脑和四肢再齐全也只是雾里看花,全无智慧可言。

  责任编辑:余芯

机房360微信公众号订阅
扫一扫,订阅更多数据中心资讯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4820/n433560980.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更多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