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库 » SDS之三:软件定义存储的现状—抽象、池化篇

SDS之三:软件定义存储的现状—抽象、池化篇

来源:VMware 作者:机房360 更新时间:2015/7/22 16:45:26

摘要:在上一篇文章《SDS 之二:什么是软件定义存储》里,我们提到各家(包括知名的咨询机构和知名的IT厂商)对SDS定义的共性的描述:“虽然每家对SDS的定义都不尽相同,各有侧重点。但可以看出来,易于扩展(主要指在线横向扩展)、自动化、基于策略或者应用的驱动都几乎都成为大家定义中的必备特征。

  在上一篇文章《SDS 之二:什么是软件定义存储》里,我们提到各家(包括知名的咨询机构和知名的IT厂商)对SDS定义的共性的描述:“虽然每家对SDS的定义都不尽相同,各有侧重点。但可以看出来,易于扩展(主要指在线横向扩展)、自动化、基于策略或者应用的驱动都几乎都成为大家定义中的必备特征。而这也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重要特征,只有具备自动化的能力,才能实现敏捷交付,简单管理,节省部署和运维成本。自动化也成为各家SDS方案,是否愿意走向更高阶段的试金石”。

  不过自动化是现阶段绝大多数SDS厂商或方案的较长远发展目标,也许需要3~8年。在此之前,还需先逐步完成抽象、池化的过程。实际上,绝大多数存储厂商还停留在抽象、池化这两个阶段。本篇主要在抽象、池化这两个阶段展开详细的交流。

  最早提出抽象、池化和自动化的是VMware公司,这个过程论也是VMware首倡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理解抽象、池化、自动化呢?

  如下图所示,抽象其实就是软硬件解耦的过程。早先的存储,如2000 年以前,大多数集中存储(以外置磁盘阵列为主流),逻辑卷一旦创建,就不能更改(更改RAID、增加大小),除非允许数据全部丢失,删除这个逻辑卷再创建一个新的逻辑卷。那时候的逻辑卷与存储的前端端口、后端端口、物理磁盘,都紧密地绑定在一起,耦合度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为多个业务应用提供存储资源的集中存储,也在内部形成了一个个的孤岛,孤岛的存储资源不能相互共享,数据不能自由流动。在这种环境下,存储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解耦,将逻辑卷与硬件解耦,打破孤岛之间的疆界,让存储资源能够共享,数据能在各个存储的硬件组件间自由流动。

 

  例如,假设某用户单位的网管在最初给FC SAN光纤存储划分ZONE时,是按照物理WWWN的方式。这样,每当FC SAN存储控制器的前端卡因故障需要替换时,就还得进入SAN光纤交换机管理界面内,重新调整FCSAN的Zone分区,这个运维操作往往需要业务停机。如果存储支持虚拟WWWN的方式,就简单多了,只需要进入存储管理界面,SAN光纤交换机不受影响。

  再如,以往逻辑卷在创建之初,先必须挑选几块盘来创建RAID Group,在此基础上,在新建逻辑卷。这意味着逻辑卷被绑定在几块盘里,一旦业务增长规模扩大,所需容量和性能不够时,旧存储不得不停机去做数据迁移。如果存储支持精简配置(Thin Provisioning),在线扩容就比较容易了。

  这个软硬件逐渐解耦的过程,其实就是将同类硬件的不同细节的部分,隐藏起来,并与上层隔离开来。这样,上层就不必因为下层硬件的不同而修改。因此,增加了可移植性和灵活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软硬件解耦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有时,硬件的某些内容解耦了,继而软件完成了这些内容的抽象池化和自动化;过段时间之后,客户的需求又可能推动再去解耦硬件的其他部分,这样,又需要再去完成其他部分的抽象池化和自动化。因为,不同时代的用户会对所需抽象的内容有不同的关注和需求,而且硬件本身也在不停地发展。当硬件的发展日新月异,其速度和容量能够远远地超前于当下软件对其资源的要求时,硬件就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不断地解耦,让更多的部件被抽象,被软件定义,直到最后,剩下该硬件的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

机房360微信公众号订阅
扫一扫,订阅更多数据中心资讯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5722/n379470342.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声明:凡注明来源的文章其内容和图片均为网上转载,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告知,会删除。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