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广电机房光传输设备实现网络化管理方案

广电机房光传输设备实现网络化管理方案

来源:《机房技术与管理》07月 作者:郑少敏 更新时间:2010-8-20 10:19:41

摘要:广播电视机房的网络信息化管理作为广电发展的趋势,SNMP(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为HFC网络提供了远程监督和远程控制的功能,提供了人性化的人机接口界面,简单、高效的实现传输设备的管理。

  随着广电HFC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不断整合,市、县、乡联网,有线电视网络规模迅速扩大,当前节目内容由模拟转向数字,节目数量由几十套向上百套增加,广播的节目在增加,对传输平台要求更为严苛。双向数据业务做为视频点播(VOD)、网络电视(IPTV)的物理传输平台,也将是广电系统正在和将要发展的重点方向。传输设备不断增加使网络构造变得更加复杂,系统可靠性将逐步降低,然而用户对节目品质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当网络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许多单位不得不付出很大的人力、物力对网络进行管理。采用传统的人工分散管理方式,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不仅成本高,而且处理故障的周期特别长。
  
  目前,广电机房的设备主要集中在前端和中继机房,每隔一段时间对设备逐个操作,检查每个设备具体的技术指标情况,或者等待客户出现问题后报修,这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利于及早发现设备潜在的故障,同时也增加了人员管理开支。
  
  因此,为了改善传输系统的可靠性,我们必须对机房、中继机房的传输设备运行中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及时了解运行中的设备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调整后效果没有改善的,迅速更换设备。这是我们保证设备正常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流程。
  
  广播电视机房的网络信息化管理作为广电发展的趋势,SNMP(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为HFC网络提供了远程监督和远程控制的功能,提供了人性化的人机接口界面,简单、高效的实现传输设备的管理。
  
  HFC传输设备的运行数据传输通过设备网关转化为标准的以太网数据流,充分利用了目前非常成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把各分前端、中继机房、光节点的设备运行情况,传输至中心机房,机房管理人员通过HFC设备信息化管理软件,可以随时在一台电脑上获得可管理设备的所有信息,随时调整传输设备的工作状态,必要时合理调度技术人员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充分保障了设备管理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如图1所示)。


 图1:SNMP网管的监控维护示意图 

  通过路由中继设备,能及时了解前端和分前端设备运行情况;我们的网管设计为多点管理结构,系统信息对全网络透明,在主机房,网管可以观察、记录、全系统设备状态和报警情况,并可进行参数修改和设定(超级权限);而维护人员更可以人手一套网管软件(普通权限),外勤人员在维护设备时能够在任意一个网点登入网络,及时了解上级设备和下级设备的工作参数,做到“精致”的维护效果。
  
  网管改造将一类、二类网管设备统一采用二类网管传输模式,将设备传输通道和设备网管通道分开传输。


  图2:信息化建设网络结构示意图

  考虑到各个中继机房和前端机房数据量不大而距离较远,从建设成本来说我们建议采用光纤收发器加交换机的模式建立数据回传通道,有个前提条件,如图2所示:每个中继机房需要一根单独回传到前端的光纤。随着多业务、三网合一概念的倡导,以太网在广电网络也大量应用,这也促进了基于IP网结构的二类网管开始被广泛应用。二类网管采用以太网方式通讯,设备运行数据通讯走另外的线路,不占用广播射频信道,这样看起来似乎是网络多增加光纤才行得通,但事实上有了以太网通道后,这也暗合了我们广电现在和将来要发展的双向数据业务的需要。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管通道的光纤来实现以太网通讯,以光纤收发器(可选单纤的)构成的双向数据通道不但稳定高速,而且成本更为低廉。
  
  根据上图网络结构特点,目前要实现前端机房、中继机房光电设备信息化管理,需要硬件支持,针对不同厂家设备的特点,需要购买相应厂家的网关设备,通过这些网关设备,可以将光发射机、光放大器等光电设备接入计算机网络系统,从而构成采用以太网方式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硬件基础,在此基础上,采用国家标准的一、二类网管软件,从而实现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远程管理HFC设备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0820/n40769396.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更多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