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运维 » 数据中心远程灾难备份问题分析

数据中心远程灾难备份问题分析

来源:机房360 作者:King 更新时间:2010-8-9 11:02:27

摘要:在数据中心灾备建设中,远程灾备的目标是应对7%的小概率灾难,就更需要强调灾备的投入产出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灾备等级和技术,尽可能的降低远程灾备的成本。

  在数据中心灾备建设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数据中心的本地保护,如采用备份、快照、CDP等技术,然后再做远程的异地灾备。相比远程灾备,本地数据保护系统的建设能够节省大量的成本,同时提供更好的RPO和RTO。远程灾备的目标是应对7%的小概率灾难,就更需要强调灾备的投入产出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灾备等级和技术,尽可能的降低远程灾备的成本。
  
  灾难的范畴很广,可能导致数据遭到破坏的计划外事件都属于灾难的范畴,其中包括自然灾害、业务运行所依赖的服务的中断、IT系统故障、人员错误操作、恶意攻击以及恐怖袭击等。
  
  那么,如何建设灾备系统?应该选用怎样的技术方案?本文主要从灾难的分类及应对原则、远程灾备建设等方面入手,尝试对这些问题做以回答。
  
  远程灾备系统是为了应对7%小概率灾难,因此需要强调灾备的投入产出比,需要降低成本。但是,传统意义上的远程灾备系统却是一项“奢侈品”,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由于不同厂商在技术兼容性很难实现互联互通,在传统的灾备系统建设中,基本采用1:1模式。这不仅仅指灾备中心站点和数据中心站点的1:1,还包括应用系统的1:1,即生产中心有几套什么样的系统,灾备中心也需要采用相同品牌、相同类型的几套系统,以至于灾备系统的硬件投资成本和生产中心的硬件成本相差无几。由于传统的存储设备基本采用FC的架构,在做远程灾备时,传输链路大多采用高带宽的光纤连接,因此链路的建设或者租用费用也非常高昂。同时,灾备系统对人员、技能都提出了比生产中心更高的要求,管理和技术的复杂性又为灾备系统设立了一个门槛。这就导致了灾备系统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变成了只有少数行业和用户才能享受的VIP服务。
  
  要降低远程灾备建设的成本,必须解决异构系统中的以下几个问题。
  
  一、兼容互通性问题
  
  面对生产中心多业务系统、七国八制的异构封闭环境,灾备建设过程中,需要在主中心和灾备中心两端都打通技术壁垒,形成统一的资源池,实现从封闭系统到开放平台的跨越。存储虚拟化技术有效的解决了这一个问题,通过虚拟化可以消除应用层和存储层的限制,在完成系统整合的基础上,通过标准化的开放平台实现系统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的无逢对接。通过实施存储虚拟化,多个厂家的多台存储阵列能够被整合到统一的资源池中,再统一灾备到异地,从而实现多对一的灾备,大大降低灾备的成本。
  
  H3C在灾备建设中较多的应用了虚拟化技术,通过主机、存储和网络三个层面的虚拟化,能够打破原封闭系统,建设标准化的存储和灾备平台。
  
  二、广域远程部署问题
  
  主中心和灾备中心的距离(容灾半径)是衡量灾备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某用户的的生产中心在北京,他希望把灾备中心建在几百公里之外的上海,甚至更远的地方。在传统灾备系统的建设模式下,受到存储形态的限制,灾备系统的建设对链路条件要求往往比较高。如传统的FC技术,直拉距离只能达到10公里,超过10公里,必须购买协议转换设备,实现FC协议和IP协议的转换。
  
  解决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的互通问题的同时,又会遇到链路的带宽瓶颈问题。广域网链路是非常珍贵的,可能能够用于传输的链路带宽只有几Mb。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大数据量的传输?
  
  IP存储的出现,大大简化了灾备的远程部署工作。基于IP的远程复制技术克服了灾备距离的限制,只要IP可达均可以建设灾备系统,而且不需要任何的协议转换设备;基于IP的微扫描的增量复制技术,仅对变化的数据量进行复制,大大降低了灾备对带宽的限制,在低带宽的情况下也能够轻松的实现远程灾备。可以说,基于IP的远程复制技术,解决了传统远程灾备部署上的难题,而且大幅度降低了灾备系统的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
  
  H3C结合自身IP存储和IP广域传输技术,成功实施了多个在低链路情况下的远程灾备案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从北京到重庆的远程灾备,其跨越了2000多公里,而链路带宽只有2Mb。
  
  三、管理与技术复杂性问题
  
  根据《规范》的要求,完整的灾备系统包括七个要素,灾备系统的建设主要围绕七要素展开。每个单位在进行建设灾备系统的时候,都要和各种主机、存储、网络、集成商进行配合,都要进行灾备机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要组建自己的技术支持和维护管理团队。虽然有完善的灾备解决方案,但是巨大的成本和维护压力也阻碍了灾备系统的广泛部署。
  
  因此,在灾备领域有了新的建设思路,这就是共享灾备。共享灾备是对多个单位进行数据集中灾备,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基础设施和IT基础资源充分共享,并进行统一的维护管理。共享灾备系统的用户,只需向灾备中心购买灾备服务,而不用关心具体的设备、方案和管理运维,从而大大降低了灾备系统建设的难度。而在成本节省上,共享灾备更是优势明显:通过对灾备建设的TCO模型分析,以20家单位为例,如果采用点对点的传统灾备模式,总体投资在1.1亿左右,而采用共享灾备建设,总体投资在3900万,整体TCO降低了65%。
  
  近几年来,共享灾备作为灾备领域的一种创新应用,因为其更低的应用门槛、更高的投资回报,成为了灾备应用领域的一颗“新星”。
  
  作为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灾备系统的建设需要准确把脉用户的IT现状和个性需求,与端点、网络、应用、存储区域网络等多个层面结合,全面保障数据安全。
  
  灾备已经由“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的重要性,转向了“未雨绸缪”的迫切性:多方位满足用户对于成本、距离、带宽等苛刻的要求;通过灵活的灾备方案,充分保护用户在灾备之路上不走错路、不走偏路;在自然灾难防护的同时添加软灾难防护措施,为用户的数据提供更全面和完善的安全保障,这是灾备系统建设成功所在。数据保护作为灾备的唯一诉求,将会不断推动其技术创新,严守数据安全的最终防护线。
  责任编辑:Lionel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089/n25848945.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更多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