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器资讯 » 【浪潮那些年】尴尬的玻璃房子

【浪潮那些年】尴尬的玻璃房子

来源:机房360 作者:Mary编辑 更新时间:2018-3-9 15:25:53

摘要:从1993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服务器,到2014年中国市场出货量第一,浪潮已带领中国服务器产业走过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跟随到超越的20年。回顾这20年,在浪潮发生着一些或感人、或有趣、或振奋人心、或鲜为人知的小故事。让我们听一听浪潮那些年的那些故事……本次讲述的是一个“玻璃房子”的故事。

  100多年前,英租界在外滩上建起上海开埠以来的第一座公园,并在公园外竖起“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牌子,成为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一段刻骨铭心记忆,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一个标志。

  而在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在服务器领域,也有过一段让圈内人同样认为是耻辱的故事和历史,那就是著名的“玻璃房子”。

  当时,在巴统(巴黎统筹委员会)协议框架下,西方国家在高技术领域对我国进行封锁和限制,计算机就是其中之一。中国没有自己的服务器产业,为了开展石油勘探,当时的石油工业部物探局花“天价”购买了一台IBM大型机,在花费了巨额资金的同时,还必须接受对方苛刻的附加条件:把机器安放在一个中国人不得入内的透明的“玻璃屋子”里,以方便美国专家24小时监控,而且监控日志还要定期上交给美国政府审查。凡此种种,就是为了防止中国人将高性能服务器用于非民用目的。之后,由于勘探石油和其他科学研究的需要,中国不得不多次花高价购买IBM、SGI的高性能计算机,这些机器后期的集成与维护费用动辄以千万计,即便这样,他们也对中国买入的机器进行了功能上的种种限定。

  西方国家的高端技术封闭、“玻璃屋子”歧视和高昂的信息化成本 ,让中国第一代服务器人萌生了极大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当时中国的信息化建设正在悄悄兴起,金融、电信等行业已经开始上马自己的信息化项目,银行做跨行业务,需要大量的服务器,一般是RISC架构小型机或大型机,当时因为国内没有这种产品,都是从IBM、HP进口,一台价格动辄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还有校园网的建设,当时学校都开始建设校园网,需要大量的服务器作为主机。当时,现任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的孙丕恕大胆预测:个人计算时代将逐渐向网络计算时代转变,服务器作为网络的核心,将是21世纪左右网络信息技术的关键所在。

  于是,浪潮成立了一个新部门,开始独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浪潮小型机服务器产品。

  1991至1992年,由于国外对中国技术的封锁,在国内找不到有关服务器的样品和技术资料,孙丕恕便带领软件和硬件两个研发团队,在新加坡、香港这样巴统协议管不到的“边缘地带”,进行封闭开发。项目组将国外厂商废弃不用的小型机服务器一遍遍的拆卸,一遍遍的组装,终于弄明白了构造原理,确定了有关服务器的技术参数,并根据实物绘出精密的设计图纸。同时搜集了大量技术材料,还从美国买回很多服务器方面的书籍。项目组将机器的各个部件带回中国后,按照提前绘好的设计图纸,把一个个部件组装起来以后进行反复的调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3月,经过近2年的攻坚战,中国第一台基于10颗处理器的小型机SMP2000在浪潮人手上诞生了。该产品基于IA开放架构,大量采用标准工业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


  浪潮SMP2000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服务器产业的诞生,是中国服务器产业迈出的第一步。

  由此,笼罩在中国服务器产业上空的“玻璃房子”,终于被浪潮引领的民族服务器企业打破!


  新兴事物的崛起,都会遇到想象不到的阻力,只有经过狱火的锤炼,才能凤凰涅磐。中国第一台服务器SMP2000虽然已研发出来,但如果不能获得市场的成功,大家仍然不会认可这个成果。那么,浪潮最终花了多久才卖出中国第一台服务器?这中间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困难和故事呢?让我们继续关注!

  关于【机房360品牌故事汇】:每一个品牌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灵魂人物,都有着一支创新的团队,都有着一段艰辛的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或经历转变,进而闻名世界,最终获得大家一致的好评。而成功总伴随着汗水,还有眼角淌下的欢乐的泪水……欢迎您走进我们的品牌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我们身边的这些品牌,还有它们的故事。如果您有故事,请推荐给我们,邮箱:masucy@jifang360.com

  责任编辑:Mary

机房360微信公众号订阅
扫一扫,订阅更多数据中心资讯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4711/n091860059.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更多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