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CIO职场 » 要成为真正的CIO很难

要成为真正的CIO很难

来源:CIOage 作者:机房360转载 更新时间:2011-8-8 11:07:46

摘要:据一份2009年中国信息化主管调查报告指出:国内企业CIO在信息化方面建设,70%的CIO只有建议权。据了解,此次调查从企业信息化建设及IT采购入手,涉及到建议权、审批权、否决权以及其它权利等四个方面。

  调查的报告分析,“信息主管对IT采购应该拥有怎样的权限一直是业界争论焦点。在此次调查中,70%的被调查信息主管表示自己目前仅拥有对IT采购的建议权,17%的被调查者拥有审批权,而仅7%的被调查者对IT采购享有一票否决权。而只有6%的权力是通过其它的形式体现的。”从这份报告可以看出:在所有被调查信息主管人群中拥有IT采购决策权的几乎为零。
  
  什么才是真正CIO
  
  在国内关于CIO的称呼有很多种类型,IT经理、信息主管、管理部长等等只要是负责信息化的人员统称为CIO,这是国内对于CIO的定义及标准。而国外则不同,他们对于CIO的定义为:
  
  CIO:英文全称是ChiefInformation Officer,中文意思是首席信息官或信息主管。这种职务在国外某些公司企业中是一种与公司中其他的最高层管理人,如首席行政官(CEO)、首席财务官(CFO),这一类职务相对应,而权力比CEO小的职务。有些国家(如美国)的政府机构内或非商业性机构也设有这种职务。从CIO的定义来讲,首席信息官(CIO)其职责当然应该是负责管理企业的信息。信息是广义的,既可以指运营数据,也可以指各种运营文件信息,包括已有的和潜在的。而管理这些信息,应该是指管理信息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其产生、传递、分析、存储到最后删除。而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只是用来管理整个信息生命周期的一个工具。所以,CIO的工作点应该是如何管理信息,而不是管理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从职权的角度来讲,CIO是一个“权力比CEO小的职务”。这是国外对于CIO的理解及看法。而在国内,我们把CIO的定位在IT经理、信息主管、管理部长等职位方面,虽然是负责信息化的工作,但更多是一个执行层面上或者说企业的一个“特殊”部门,而没有真正的发挥其CIO本身的作用及IT应有的价值。
  
  信息化意识阻碍其发展
  
  现状,在国内的企业中,企业领导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并不是很深刻,造成对于信息化的建设普遍存在很大的误区和抵触。比如一个工厂的建设,在国内那么首先肯定会先选厂址,然后建设工厂,最后在所有的设备到位以后,最后才会考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在国外做法截然和国内的相反,国外的企业CIO会在选厂址前,提前就会把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做好,企业在建设时就要运用到先进的IT管理手段,信息化建设和企业厂地建设同时起步,达到所谓的“兵马未动(企业)、粮草先行(IT建设)”的先进策略,用以帮助企业快速的提高管理。这也是目前现阶段国内企业信息化发展和国外信息化发展的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知道,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当企业的领导对于信息化的认识比较薄弱时,作为懂行或者熟悉IT的CIO来讲,对于领导的影响只是微乎其微,而且信息化或者IT部门本身是一个“花钱”的部门且见效的时间又长,对于本身企业的领导来讲,信息化还没有见到更好的效果就又需要投入,对于信息化的支持更多的是存在表面上的认识。由于企业的领导对于信息化的不重视,造成了国内CIO难以发挥自身的价值,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在信息化建设当中“70%CIO只有建议权”的现象。
  
  CIO本身水平有限
  
  据调查了解到,国内的CIO大部分都是“自学成材”,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经过做几个项目的建设就开始做CIO的工作,而且国内对于CIO的学习、培训、认证都缺少一定的认证机构,这就造成了CIO更多是是技术型经理或者是“半路出家”的现状。懂管理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业务、不懂管理。从而形成了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并不是很理想的状态,也没有看到信息化真正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价值。“企业不需要懂技术的、也不需要懂业务的,企业需要的是即懂业务又懂管理又懂技术的综合人才”一位企业CEO对于选择信息化人才时说道。只有懂技术、懂管理、懂业务的CIO才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然而,现阶段的情况我们发现,很难培养出这样的CIO人才,这也形成国内CIO非常缺的现象。
  
  国内只有7%的准CIO?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7%的CIO对IT采购享有一票否决权”,是否可以认为国内只有7%的准CIO?那么,什么是准CIO?笔者认为,按照国内的CIO定义来划分,国内负责信息化的应该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CIO;第二、信息主管或者IT经理、技术经理;第三、技术人员。这三类中,第一类CIO可以称之为准CIO,真正负责企业IT战略、把握企业的IT方向、制定企业的IT规划等工作;第二类,主要是第一类CIO的执行层面,负责部门的协条。而第三类则表现为具体的操作人员。
  
  从这三类的CIO人群中可以看出,真正对于企业有影响应是第一类:“准CIO”,这个人群在国内的企业中少之又少,有时是企业的副总裁、有时企业的总经理,而达到“准CIO”这个级别的,一般需要经过至少5到10或者更久的厉练才能出现一个“准CIO”,这就造成国内企业的CIO非常少,真正具有采购权的“准CIO”更少。因此,大力培养“准CIO”是企业信息化普及及成功的关键,也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关健。
  
  如何成为真正的“准CIO”总结,那么国内的CIO如何成为”准CIO“呢?
  
  现阶段国内CIO在领导力方面,缺乏战略高度的思维,工作仍集中于事务层面;地位不足,影响力弱;和组织领导的沟通交流不足;团队领导力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CIO要提高管理能力,只有具备了强大的管理能力,才能为做好信息化做更多的准备工作。其次执行力方面,CIO同样也存在着问题,不能持续地跟进有效监督;方案出台时不够严谨;在执行的过程中,CIO没注重实质东西,业务流程过于繁琐;在执行过程中,CIO缺少良好的协调方法,与各级领导的沟通交流不足,技术与业务脱节;欠缺良好的项目管理工具。另外一因素,据了解,信息化建设执行力不够,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CIO把自己定位为技术官,而不是管理者,一味埋头“技术丛林”,而对本组织的行政管理、市场销售、后勤管理、财务融资、人事关系等基本面一知半解,专业化程度过强,业务面窄,沟通协调能力不足,项目执行能力更是薄弱。因此CIO自身必须自我解剖,自找差距,重新定位。只有全面了解组织才能全面管理组织。同时,CIO必须理清这些关系,同时拥有良好的执行力,是成为”准CIO“的第二步。
  
  责任编辑:Honey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188/n359126471.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更多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