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360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 李印杲: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及渠道的对接

李印杲: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及渠道的对接

来源:机房360 作者:yayo编辑 更新时间:2013-3-21 11:20:20

摘要:中国服务外包领军者年会与2013年3月20号在美丽的城市天津滨海新区召开,参加大会的还有2012服务外包十大人物代表、2012中国服务外包企业50强企业代表,以及来自中国服务外包重点区域的城市、政府、园区、高校、媒体以及行业机构等代表共有400余人。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李印杲先生做了演讲。以下是全文实录:

  李印杲: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跟大家做这个交流,我来自东软,名字叫李印杲。我是1999年开始做东软集团的人力资源的部分,也是从去年才开始围绕东软在IT人才的培养方面以及东软在学习平台、课件的构造成立了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刚才郭昕老师的报告我听得心惊肉跳,其实我们外包发展面临的挑战非常大,我们刚刚开始就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难,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发展?

  应该说这个产业看过去的10年,我们确实获得了很好的发展,这10年我们产业不断持续增长,来自于一方面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区域的成本优势上带来的产业转移,另外也来自于国内自己的市场内需所构造的巨大市场机会。

  面向全球的机会过程中我们整个的围绕这个产业环境的发展,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所承接的任务合同比例、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这两年应该说挑战在持续的加剧,这种加剧一方面的感受就是人民币的升值带来的压力。今年大家也知道东软里面有很多来自于日本的外包业务,应该说今年日本的贬值带来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我们在最近几年间调整产业结构,使我们更能够抵御抗风险的能力。

  中国的IT产业的发展,包括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我们几个内需的增长,比如说汽车带来的产业机会,这两天大家看到比较多的是关于美国底特律,最近变成了僵尸城,就是500美元可以买一套房子,但是你每年要交6000美元的税。包括我们在通讯、手机、政府行业的IT应用、制造业的IT应用都在面临巨大的发展技术。

  所以现在经常讲中国的市场不仅仅是自己的市场,而且是国际的,我们看到在这么多年。世界500强很多的研发中心都逐渐转移到中国,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看到了中国有巨大的市场,能够跟中国这么多客户紧密结合在一起,获得最直接的客户信息,对他们的产业发展、业务发展更加有利。

  在这样的挑战过程中我们看到面临着我们的人力成本也在增加,另外持续的成长商业模式需要构造,高端能力也需要建立,国际化的能力也需要提升。

  一方面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如何将人力成本优势向价值的优势转变?我们做的业务越来越是我们的客户包括可能来自于世界顶端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业务链中最核心的部分,在这方面郭昕老师也谈到了。我们看到美国很多的企业越来越感受到这部分就是他们的核心业务,这些核心业务里面,我们能够把我们原来在人力成本为优势的过程中,变成业务的链条里面的价值这种体现,更加的明显,结合更加紧密。

  另外一个从技术导向向客户价值的导向转变,这是刚才看到的正三角和倒三角。一方面是供应链的方向,另外一个是需求的价值导向。经常我们看到做服务外包的时候技术如何如何好,我们已经有多少技术的能力。但是真正客户最关注的是你能不能组织相应的资源?构造业务中帮助实现核心价值的技术。

  我们感到客户价值的转变,客户需求的引导性变得越来越强。

  其实我们的服务外包的路子是走着模仿的路子,我们在模仿着别人成功。我们经常说看到IBM走得非常好,看到印度企业发展得如此大规模,我们也应该是这样的规模。但是在这样纯粹模仿的道路上,我们看到路子变得越来越有挑战,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找寻真正的服务,服务这两个字是很宽很大的概念,我们要找寻的是自己的商业模式是如何去构造。

  整个的业务发展需要人才,刚才回到这个板块的主题,整个这个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刚才讲到了,现在在软件的行业,中国目前的从业人员去年年底参加一个会公布了一个数字,中国的软件产业是340万从业人员,未来的期望是希望到2015年能够到600万人。现在其实在方面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量是相当巨大的。我们也看到中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是700万,700万里面如果考虑学IT或者懂IT的人员,如果可能100万的水平的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每年有100万的学生从事到这个领域里面,我们的人才可能并不缺,但是我们缺的是这个领域人才面临的问题,他们融入产业的速度,他们对这个产业的理解,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和企业需求的差距,更加符合产业的发展结构化、专业化、能力持续提升的国际化的人才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这样的挑战过程中我们看到橄榄型的图形,在这样的结构下我们看到应该构造一个符合未来发展的金字塔的人才结构,而这个人才结构并不是都一样,我们企业的发展需要有这样的结构模式,而这个结构模式需要有方式构造,我们如何培养这么多人,我们如何在这么多人里面如何构造一个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结合更紧密的能力标准,根据这个能力标准如何构造一个持续发展的体系。

  最近一年大家都在谈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原来我们做员工的技能培训,后来到和高校之间的定制,再后来到实训。现在如何构建产业园等等这一套的培养体系。那这个体系如何构造?

  这里面我也想用我们东软的实践来说明,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走出了实践,我们这些年也在不断的构造。东软每年有大批人才的需求,现在有28000人的规模,每年有大批的大学毕业生进入,我们获得了很多人才,我们构造了持续的人才培养的方法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到“以人为本”的过程,在2011年6月3日,我们通过了五级的评估,我们是中国第一个通过评估的公司。从基本的人力资源体系,到人力资源的能力管理,到人力资源的度量,这个过程中对人的培养体系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在这个构造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以职位和职位能力的标准,以及职位评估所构造起来的人才培养体系。

  我们构筑了在东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职位不断提升的路径,而在这个路径上每个职位设立了相应的标准,达到这个职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每年要进行相应的职位评估。然后根据职位的评估和差距构造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然后这些培养方案整合在一起,就变成一套培养的体系和计划。这也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我们一方面在构造自己的员工和新的学员,建立一个一个储备池。大家对东软应该很了解,东软有三所大学,还有教育公司,主要是做人才培养,非学历的教育。在这样的架构下我们又联合了众多的合作伙伴,在座有很多的合作伙伴,在这样的基础上构筑了以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的人才培养系统。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在人才培养的作用,我们在全球已经构造了9个实习的基地,包括沈阳、大连、天津、无锡、上海、广州等地。

  根据业务的成长,把项目和人才培养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构筑我们对IT人才的标准,这个方法学里面包含了很多体系。

  同时我们围绕这套体系,我们今年也将提出线上的实训体系,包括课件的学习、实训。

  其实我们在构造一个生态链,这里面有围绕人才培训的机构,还有跟高校相结合的体制,同时我们又在构造一个和企业相联合的体制,在这样的体制里面我们在构筑如何把人才培养,和人才的使用结合起来。结合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服务外包形式和现在培养的模式。东软培训接近5万人次,这里面有很多人,从去年开始我们把很多人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资源。然后再派到和我们合作的IT企业里面,以在岸的服务外包模式提供人才的服务,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面向全国100多家企业提供了服务。这个服务的模式利用了整个人才培养的规模化,以及能力和业务之间的需求,包括我们的企业用人之间的灵活机制构造的模式,我们也是期望把我们人才培养的能力,以及我们各企业在实际的项目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灵活机制的结合起来。

  从我们的专业性、对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以及快速为企业提供可用的能够迅速上岗的人才,以及灵活的用人机制之间是有效的结合。这个理念也涵盖了我们构筑人才服务模式里面,从我们的培训到我们对客户需求的把握,到和客户之间业务的结合,到我们相应的人才准备,以及有效的执行和执行过程中的随时对接机制,这是我们在整个框架中所构造的。

  构造的过程中我们在大规模采取人力的协力方式,我们目前在实训的学员有4000人左右,我们也愿意给在座的服务外包企业提供这样的人才。

  其实我们也承接一些项目,我们有很多的合作,我们和一个国有大型的银行也在做IT服务外包,我们提供了人力、协力的模式,在岸服务外包的模式、构筑的项目,包括一个大型的互联网企业。

  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的持续推进我们的业务,应该说现在无论是软件产业本身企业的发展到用人的需求,到用工模式的变化,以及和培训机构的链接,以及和高校之间的结合,我想更多看到如何构造一个机制,把这个渠道充分变成公开,使我们的人才能够更加快速从人才的发起方进入企业、行业,对整个行业人才推动产生价值。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愿意和合作伙伴构筑新的发展模式,提供对未来产业发展规模化、高质量的人才供应保障,也谢谢在座的很多同行、合作伙伴,包括在座的政府相关部门给我们的更多支持和帮助,希望和大家共同致力于产业的发展,为产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本文地址: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13321/n328546180.html 网友评论: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我要分享
更多
推荐图片